傅君尚涵养,事迫应之舒。
萦澜动风态,意善留其馀。
众议偶支绌,隅坐独默茹。
谁知寸腑中,了了同明蝫。
庄周论齐物,荣辱何乘除?
阘茸苟不扰,闇室皆太虚。
傅君尚涵养,事迫应之舒。
萦澜动风态,意善留其馀。
众议偶支绌,隅坐独默茹。
谁知寸腑中,了了同明蝫。
庄周论齐物,荣辱何乘除?
阘茸苟不扰,闇室皆太虚。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名为《舟中赠四子诗四章(其一)傅心芝自铭》。诗中以傅君为对象,描绘其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宁静,以及在外界压力下保持自我、坚守内心的原则。
首句“傅君尚涵养,事迫应之舒”,开篇即点出傅君虽面临急迫之事,却能从容应对,展现出其内心的修养与平和。接着,“萦澜动风态,意善留其馀”两句,以水波与风的姿态比喻傅君的言行举止,既生动又形象地展现了他行为的自然流畅与内在的善良。
“众议偶支绌,隅坐独默茹”描绘了在众人意见纷杂之时,傅君选择沉默以对,独自思考,表现出他的独立思考与内省精神。“谁知寸腑中,了了同明蝫”则进一步强调了傅君内心世界的明亮与清晰,即使在最微小的细节上也能洞察一切。
后半部分转向哲学思考,“庄周论齐物,荣辱何乘除?”引用庄子的齐物论,探讨荣辱得失的本质,提出在面对人生起伏时,应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接着,“阘茸苟不扰,闇室皆太虚”则是对这一观点的进一步阐述,即使身处困境或黑暗之中,只要内心不被扰乱,就能发现其中蕴含的广阔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傅君的形象与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于内心修养、独立思考与超然处世态度的推崇。
上客佩双剑,东城喜再游。
旧从张博望,新事郑长秋。
踏水回金勒,看风试锦裘。
知君不久住,汉将扫旄头。
幽人寻药径,来自晓云边。
衣湿朮花雨,语成松岭烟。
解藤开涧户,踏石过溪泉。
林外晨光动,山昏鸟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