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宇俯银塘,淙琴入听长。
绿云高树合,清露早兰芳。
问景真宜夏,迎风好纳凉。
芸编纷插架,鉴古一披详。
构宇俯银塘,淙琴入听长。
绿云高树合,清露早兰芳。
问景真宜夏,迎风好纳凉。
芸编纷插架,鉴古一披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在池畔居所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雅致。首句“构宇俯银塘”以“俯”字生动地展现了居所与池塘的相对位置,仿佛建筑依水而建,视野开阔,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着,“淙琴入听长”则通过拟声词“淙”,形象地描绘了流水与琴声交织的和谐音韵,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绿云高树合”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茂密的树木比作飘动的绿云,不仅描绘了树木的繁茂,也暗示了环境的幽静与生机勃勃。“清露早兰芳”则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清新与纯净,兰花在露珠的滋润下更加芬芳,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问景真宜夏,迎风好纳凉”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夏日景色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在炎炎夏日,能够欣赏到如此美景,感受微风带来的清凉,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最后,“芸编纷插架,鉴古一披详”则展示了诗人的文化修养和对历史的热爱。书架上排列着各种书籍,他沉浸在阅读中,通过鉴赏古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池畔居所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生活情趣的展现,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孟夏草木长,霜露憔悴之。
蔼蔼堂前林,冬夏常如兹。
严霜九月中,卓然见高枝。
如何舍此去,白日掩荆扉。
深谷久应芜,此荫独不衰。
黾勉六九年,怀此贞秀姿。
常恐负此怀,未足为高栖。
及时当勉励,慷慨思南归。
亲戚共一处,日夕欢相持。
披榛步荒墟,登高赋新诗。
坐止高荫下,一觞聊可挥。
从今至岁寒,纵心复何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