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轻纱老秃翁,半帘疏雨著东风。
长条柳伴短条舞,深色桃欺浅色红。
愁思但知嫌酒薄,客情终不似春浓。
尽将黑海无名障,付与邯郸一梦中。
一幅轻纱老秃翁,半帘疏雨著东风。
长条柳伴短条舞,深色桃欺浅色红。
愁思但知嫌酒薄,客情终不似春浓。
尽将黑海无名障,付与邯郸一梦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伤感的画卷。开篇以“轻纱老秃翁”和“半帘疏雨著东风”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老翁的形象与轻柔的春雨相互映衬,透露出时光流逝、岁月沧桑之感。接着,“长条柳伴短条舞”一句,柳树随风起舞,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而“深色桃欺浅色红”则通过对比桃花的颜色,暗示了春色的丰富与层次感。
“愁思但知嫌酒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即使饮酒也无法排解心中的愁绪。“客情终不似春浓”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客居他乡的孤独与春意盎然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尽将黑海无名障,付与邯郸一梦中”,诗人将所有的忧愁与无奈寄托于梦境之中,试图在梦中找到一丝慰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春景时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盘谷先生贤伯叔,棣萼荧荧照岩谷。
伯也仕宋不仕元,叔也居家不干禄。
一门恂恂服儒雅,讲道哦诗化乡族。
白云原上扫烟霞,桐君山中友麋鹿。
当时故老歌黍离,前代龙头秉钧轴。
先生谢病王公起,方守再来留相辱。
弟兄心事向谁诉,钓台苍苍江水绿。
百年寿考摧栋梁,双冢青葱荫松竹。
幽光潜德谁所写,阡表埋名耀珠玉。
荣名过眼等流电,节义于人有馀馥。
后来孙子亦多贤,带经锄田故山麓。
到今过者仰高风,草际碑文再三读。
黄崖壁立千万尺,色黄乃是中央德。
地当北塞压玄冥,要使朔云敛阴慝。
谁筑浮图如蚁蜂,点缀霜雪县虚空。
健儿到来不敢视,叫啸山鬼诃神工。
我不知名问关吏,吏言昔有金仙寺。
长廊斋磬杂钟鱼,焚香膜拜多豪贵。
由来南北几兴衰,关山不殊人事非。
区区一寺何足惜,万里之城今属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