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涛亭下万山低,度壑缘厓信杖䉫。
杜若波澄池凤浴,桄榔月皎峡猿啼。
灵源有物云应护,大顶通霄路不迷。
谁颂观音初出世,铿锵钟鼓石门西。
风涛亭下万山低,度壑缘厓信杖䉫。
杜若波澄池凤浴,桄榔月皎峡猿啼。
灵源有物云应护,大顶通霄路不迷。
谁颂观音初出世,铿锵钟鼓石门西。
这首诗描绘了风涛亭下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首句“风涛亭下万山低”,展现了亭子下方群山环绕,被浩渺的风涛所震撼的场景。诗人沿着险峻的山谷和崖壁前行,“度壑缘厓信杖䉫”,表现出探索者的坚定与谨慎。
接下来两句“杜若波澄池凤浴,桄榔月皎峡猿啼”,通过杜若(一种水生植物)清澈的池塘和池中沐浴的凤凰,以及月光下桄榔树和哀婉的猿啼,营造出宁静而幽深的意境。这里寓言着仙凡之境,寓意着超脱尘世的清静。
“灵源有物云应护,大顶通霄路不迷”进一步强调了此地的神圣与指引性,似乎自然之力在守护着这片灵地,而登顶之路虽高峻,却不会使人迷失方向。
最后,诗人以“谁颂观音初出世,铿锵钟鼓石门西”收尾,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敬仰,暗示此处可能有佛教圣地,钟鼓声从石门西边传来,增添了庄重与神圣的气氛,也暗含了对观音菩萨初次显现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涛亭的自然景观,融入了宗教意蕴,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敬畏之情。
门前蓬藋无人埽,客去墙阴藜苋老。
我家城北君城南,相忆何其挂怀抱。
不闻叔宝方外谈,澄也何因令绝倒。
知君不作避暑饮,闭门亦深荒径草。
钩章棘句日吟哦,玉轴牙签时探讨。
迩来闻草鹿脯帖,盛湘十日虚蘋藻。
掺掺丸药恐不免,俗客纵讥何足道。
恨我犹嫌褦襶嘲,不敢热行唯梦到。
君收奇功翰墨林,笔阵可埽龙驹岛。
愿言不学司马公,万事逢人尽称好。
我诗燕石初不如,浪欲珍为夜光宝。
残暑促装行造请,晓来凉气迎秋早。
定邀邻舍广文公,同听诵诗倾腹藁。
往岁遇寒食,亲宾相与娱。
飘零客异土,对之浑若无。
岂不念佳节,寸心愁欲枯。
花间有好鸟,劝我提胡卢。
一醉聊自适,醉梦归东吴。
扬广山头种性,雷衡洞里根苗。
法云明暗体露,道林知见香飘。
试问春风吹不起,何如黄河冻连底。
十分似九不欲全,一身两号只这是。
大千戏以一尘摄,又譬此尘取空劫。
置于掌间剔突圞,挝鼓升堂普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