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侬呼剑每通神,铸作由来极苦辛。
天下纵无增价士,夜中须有识光人。
即今况蹑青云地,何日重翻紫陌尘?
令弟两街清显甚,定应携手接星辰。
吴侬呼剑每通神,铸作由来极苦辛。
天下纵无增价士,夜中须有识光人。
即今况蹑青云地,何日重翻紫陌尘?
令弟两街清显甚,定应携手接星辰。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范梈赠送给友人陈从事的一首送别诗。首句“吴侬呼剑每通神”,描绘了江南地区的人们对剑的崇敬,仿佛剑具有神奇的力量,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人们对剑的深厚情感。次句“铸作由来极苦辛”则表达了制作宝剑过程的艰辛,暗含了陈从事可能从事的冶炼或铸剑职业的不易。
第三句“天下纵无增价士”,意指即使在世间没有更多能提升剑价值的人才,但诗人相信陈从事必有识人之明,能找到真正的知己。第四句“夜中须有识光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期待,希望陈从事能在夜晚也能识别出那些有才华的人。
第五、六句“即今况蹑青云地,何日重翻紫陌尘?”祝愿陈从事如今已踏上仕途高位,未来有一天能再回归民间,享受平凡生活。最后两句“令弟两街清显甚,定应携手接星辰”,以陈从事的弟弟在京城地位显赫为背景,想象他们兄弟携手共进,如同接引星辰般显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赞美了陈从事的才能,也寄寓了对他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大觉住育王,拗折拄杖强到底。
佛照住育王,挑得钵囊随诏起。
从来宗门话,只要句不死。
说同说异庵外人,若是吾宗宁有此。
日日风雨今日晴,万里春光入帝城。
传宣江上走中使,开堂座下罗公卿。
御香霭霭云共布,法音浩浩潮收声。
报恩一句作么道,常遣山林见太平。
宣华辇路牧牛羊,摩诃龙池草茫茫。
宫殿犁尽馀缭墙,南风远吹禾黍香。
草间白骨横秋霜,何由唤起釂一觞。
痴人走死声利场,我独感此惜流光。
蘋花开时风榭凉,美人缥缈如鸾翔。
尧年舜日乐未央,非子之故为谁狂。
乌桕森疏照溪赤,寒鸦翩翻蔽天黑。
鲜鲈出网重兼斤,新蟹登盘大盈尺。
年年此际清霜夜,饭罢读书声满舍。
岂惟父子讲家学,亦有朋侪结经社。
谁令屠沽聚里中,鼓声终夜聒老翁。
呜呼安得寐无聪,不但杜老左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