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
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
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
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
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
斜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
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
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
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
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
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
斜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
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图景,通过对野田黄雀生活状态的描述,反映了农民的艰苦和对丰收的渴望。
首先,“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两句以黄雀啁啾之声开篇,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田园氛围,也通过对小鸟无忧无虑生活的描写,间接反映了农民对于自己困境的无奈。
接着,“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则进一步刻画了黄雀在稻田中的生存竞争,从而暗示了农业生产中资源有限、生存竞争激烈的现实。
“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两句通过对农家孤独与贫困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无果实和稀疏桑树的描述,揭示了农业生产的不易和农民生活的艰辛。
“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这两句诗强调了农作物对于农民生存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粮食和衣物基本需求的担忧。
“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则是从时间角度描绘出农家在收获季节后仓廪空虚,夕阳西下的情景,以及家人共同期待下一次丰收的心态。
最后,“斜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几句诗通过对道路、田地和水源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农业生产中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也表达了农民对于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困扰和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和感染力,同时也传递出对土地、对生活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农业生产中种种艰辛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