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是前朝幻,舟曾几度过。
江山无恙在,道路此生何。
云气连帆影,谷声应棹歌。
茅堂堪避俗,回首愧烟萝。
寺是前朝幻,舟曾几度过。
江山无恙在,道路此生何。
云气连帆影,谷声应棹歌。
茅堂堪避俗,回首愧烟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飞来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人生道路的深思。
首联“寺是前朝幻,舟曾几度过”,开篇即以一种超脱的视角,将眼前的古寺视为历史的幻象,而过往船只的痕迹则勾勒出时间的流逝。这种对比,既展现了历史的悠久,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
颔联“江山无恙在,道路此生何”,转而聚焦于自然与人生的关系。江山依旧,岁月静好,而个人在这漫长的生命旅程中,又将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这一问,引人深思,既有对自然永恒的感慨,也有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颈联“云气连帆影,谷声应棹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幅动态的画面。云雾缭绕,与船影相接,山谷间传来划桨的声响,仿佛回应着行舟的歌声。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寓意着人在自然中的和谐共处。
尾联“茅堂堪避俗,回首愧烟萝”,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茅屋虽简陋,却能避世,令人向往。然而,诗人却在心中自责,可能是因为未能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未能真正实现内心的追求。这一句,既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己现实处境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人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