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星槎海上旋,名山今喜得攀援。
猿挥孙恪千年泪,月照维摩半夜禅。
磴长荒苔人迹少,崖攒古树鹊巢悬。
江流上溯曹溪水,时送钟声到寺前。
万里星槎海上旋,名山今喜得攀援。
猿挥孙恪千年泪,月照维摩半夜禅。
磴长荒苔人迹少,崖攒古树鹊巢悬。
江流上溯曹溪水,时送钟声到寺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崔与之在万里之外的海上航行后,终于有机会攀登名山——峡山飞来寺的欣喜之情。首联“万里星槎海上旋”形象地写出航程遥远,如同乘星槎在海上旋转,而“名山今喜得攀援”则表达了对登临名山的期待和满足。
颔联“猿挥孙恪千年泪,月照维摩半夜禅”富有深意,借猿猴挥洒孙恪(三国时期的人物)的千年哀思,以及月光下维摩诘(佛教人物)打坐参禅的场景,寓言了历史的沧桑和修行的静谧,增添了诗意的厚重感。
颈联“磴长荒苔人迹少,崖攒古树鹊巢悬”描绘了山路的荒凉与寂静,苔藓覆盖的石阶少有人迹,古老的树木簇拥着山崖,甚至可以看到鹊巢高悬,展现出自然的原始风貌。
尾联“江流上溯曹溪水,时送钟声到寺前”以江水追溯至曹溪,象征着佛理的深远影响,而江流带来的钟声又增添了寺庙的宁静氛围,给整个旅程画上了一抹禅意的句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山寺的幽深以及历史文化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敬畏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曳杖循清池,浩歌理忧端。
忧端不可解,遇酒即暂欢。
联绵九疑高,置我胸中蟠。
一浇岂易得,橡栗无朝餐。
赤鲤信久绝,白鸥盟亦寒。
何人过子云,慰此风月闲。
杯行不停手,共惜良夜阑。
陶然竹根卧,衾枕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