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心与萍梗,日夜随波漂。
奈此石尤风,便作千里潮。
八夹水形曲,盘沙江涨消。
蒿萑隐水鹳,芦壁映蟏蛸。
荒村三两家,织箔自纬萧。
高秋荻花白,渔火茅烟烧。
倚棹沽浊酒,醉眠枕大瓢。
还持酹江泊,挂席待回飙。
客心与萍梗,日夜随波漂。
奈此石尤风,便作千里潮。
八夹水形曲,盘沙江涨消。
蒿萑隐水鹳,芦壁映蟏蛸。
荒村三两家,织箔自纬萧。
高秋荻花白,渔火茅烟烧。
倚棹沽浊酒,醉眠枕大瓢。
还持酹江泊,挂席待回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江河之上,所见之景和内心感受。首句“客心与萍梗,日夜随波漂”以“萍梗”比喻漂泊不定的客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飘零感。接着,“奈此石尤风,便作千里潮”一句,通过描述狂风巨浪,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难与不测。
“八夹水形曲,盘沙江涨消”描绘了江面曲折蜿蜒,沙滩随着江水涨落而变化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莫测。接下来的几句“蒿萑隐水鹳,芦壁映蟏蛸”,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江边的生态环境,水鸟、昆虫与植物和谐共存的画面。
“荒村三两家,织箔自纬萧”则将视线转向岸边,描绘了偏远村落的宁静生活,村民们自给自足,编织竹箔,过着简朴而自足的生活。这一段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高秋荻花白,渔火茅烟烧”描绘了秋季的江边景色,白色的芦花在秋风中摇曳,渔火在烟雾中闪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最后,“倚棹沽浊酒,醉眠枕大瓢”表现了诗人暂时放下旅途的疲惫,享受片刻的闲适与自在。“还持酹江泊,挂席待回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未来旅程的期待与准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体验,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托根不近芙蓉苑,移植犹依瘴疠乡。
并蕊连心九相似,看来还使九回肠。
相见无期得寄声,更怜诗语独丁宁。
驱之老马尚知道,行矣泥龟甘不灵。
半百光阴头总白,二三朋旧眼偏青。
芳春樽酒何由共,怅望东郊长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