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远远远寻师,自是神仙自是师。
真净真清真至理,至微至妙至真师。
爱憎不尽难求道,人我仍存枉拜师。
你意不能随我意,我心怎做你心师。
不须远远远寻师,自是神仙自是师。
真净真清真至理,至微至妙至真师。
爱憎不尽难求道,人我仍存枉拜师。
你意不能随我意,我心怎做你心师。
这首元代马钰的《万年春·赠斗门李公》是一首赠言诗,表达了对朋友李公的教诲和对修行理解的见解。首句“不须远远远寻师”强调真正的老师并非外在寻找,而是内心的觉悟与自我提升。接下来的“自是神仙自是师”进一步说明,每个人都有成为自己内心导师的可能,只要达到真净真清的境地。
诗中“真净真清真至理,至微至妙至真师”揭示了修行的至高境界,即追求真理,体悟微妙的智慧,这是真正的师法所在。然而,“爱憎不尽难求道,人我仍存枉拜师”指出,如果心中充满爱恨情仇,未能超越“人我”之见,那么即使拜师也无法真正领悟道义。
最后两句“你意不能随我意,我心怎做你心师”,点明了师徒关系的本质,强调真正的师者应能引导他人而非迎合,因为心灵的指引无法强加,只能由个人自主领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深刻的修行哲理,鼓励人们向内求真,去除杂念,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指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