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初见月,最喜独分明。
宿鸟从惊起,浮云莫遣生。
疏篁翻砌影,寒雁落溪声。
脉脉西堂下,怀人百感生。
今宵初见月,最喜独分明。
宿鸟从惊起,浮云莫遣生。
疏篁翻砌影,寒雁落溪声。
脉脉西堂下,怀人百感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欣赏初升之月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自然描写。首句“今宵初见月,最喜独分明”直接点明了时间与事件,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首次见到月亮,心中满是喜悦与独处的清静。接着,“宿鸟从惊起,浮云莫遣生”,通过鸟儿的惊飞和云彩的消散,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寂静与纯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对自由的向往。
“疏篁翻砌影,寒雁落溪声”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周围的景物,竹林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寒雁在溪边低鸣,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增添了诗的意境,让人仿佛能听到竹叶的沙沙声和水波的潺潺流过,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最后,“脉脉西堂下,怀人百感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在月光的照耀下,西堂显得格外幽静,诗人思绪万千,怀念着远方的人或事,百感交集。这种情感的抒发,既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亲情的深切思念,也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月为线索,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内心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深藏不露的思绪与情感。
我家湘上高嵋山,茅屋修竹一万竿。
春雨晨锄斸玉版,秋风夜馆鸣琅玕。
自来京华昵车马,满腔俗恶不可删。
洞庭天地一大物,一从北渡遂不还。
苦忆故乡好林壑,梦想此君无由攀。
嗟君与我同里社,误脱野服充朝班。
一别篬筤囗猿鹤,十年台省翔鹓鸾。
鱼须文笏岂不好,却思乡井长三叹。
钱唐画师天所纵,手割湘云落此间。
风技雨叶战寒碧,明窗大儿生虚澜。
簿书尘埃不称意,得此亦足镌疏顽。
还君此画与君约,一月更借十回看。
种桑人家十之九,连绿不断阴千亩。
年年相戒桑熟时,畏人盗桑晨暮守。
前年灾水去年旱,私债官租如火锻。
今春差觉风雨好,可惜桑田种又少。
采桑女子智于男,晓雾浸鞋携笋篮。
幼年父母责女红,蚕事绩事兼其中。
桑有稚壮与瘦肥,亦有蚕饱与蚕饥。
忌讳时时外意生,心血耗尽茧初成。
织不及匹机上卖,急偿官租与私债。
促织在室丝已竭,机抒西邻响不绝。
残岁无米货入苦,妄意明年新丝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