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建东归恨思长,飘飖神女步池塘。
云鬟高动水宫影,珠翠乍摇沙露光。
心寄碧沈空婉恋,梦残春色自悠扬。
停车绮陌傍杨柳,片月青楼落未央。
子建东归恨思长,飘飖神女步池塘。
云鬟高动水宫影,珠翠乍摇沙露光。
心寄碧沈空婉恋,梦残春色自悠扬。
停车绮陌傍杨柳,片月青楼落未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沧的作品,名为《洛神怨》。从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来看,这首诗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古代美女洛神的想象以及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
"子建东归恨思长,飘飖神女步池塘。"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子建"指的是古代的名山,也有诗人自称之意。"东归"表明了诗人返回故乡之路,但心中却充满对洛神的思念。"飘飖神女步池塘"则是对洛神形象的描绘,"飘飖"形容神女轻盈的样子,如同云间仙子一般。
"云鬟高动水宫影,珠翠乍摇沙露光。"
这里通过对洛神居所的描述,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梦幻色彩。"云鬟"指的是云般的头饰或发髻,"水宫影"则暗示了洛神居住在水中或水边之地。"珠翠乍摇沙露光"描绘出洛神佩戴的珠玉装饰随着她的行动而闪耀,光彩夺目。
"心寄碧沈空婉恋,梦残春色自悠扬。"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洛神的情感寄托和深切的相思之情。"心寄碧沈"说明了诗人的心已经沉浸在对洛神的缱绻情感中,而这种感情又是那么空茫无边。"梦残春色自悠扬"则表明即便是在梦中,洛神给予诗人的是一份温暖而美好的春日之情。
"停车绮陌傍杨柳,片月青楼落未央。"
最后两句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场景,心境和自然环境的交融。"停车绮陌"表明诗人在繁茂的杨柳旁停下了行进的车辆,而"片月青楼落未央"则是对夜晚环境的一种描写,月光洒在青瓦之上,显得分外宁静和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洛神形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对她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充满了美丽而又带有哀怨情调的幻想世界。
道曰五行,释曰五服,儒曰五常。
矧仁义礼智,信为根本,金木水火,土在中央。
白虎青龙,玄龟朱雀,皆自句陈主张。
天数五,人精神魂魄,意属中黄。
乾坤二五全彰。
会三五、归元妙莫量。
火三南方,东三成五,北玄真一,西四同乡。
五土中宫,合为三五,三五混融阴返阳。
通玄士,把铅银砂汞,炼作金刚。
吾道玄关,决不许、外边人人。
有学者来参,防他做贼。
猛把杀人刀子举,活人手段轻拈出。
更单提、独弄逞神通,谁能敌。
若是个,善知识。
便承当,心不惑。
仗奋心刚胆,逢佛杀佛。
举步便能欺十圣,口开便要吞三极。
把乾坤、天地尽掀翻,真奇特。
身处玄门,不遇真师,徒尔劳辛。
若绝学无为,争知阖癖,多闻博学,宁脱根尘。
固守自然,终成断灭,着有着无都不真。
般般假,那星儿妙处,参访高人。
一言说破元因。
直指丹头精气神。
问一穷玄关,本无定位,两般灵物,只在心身。
动静相因,有无交入,五气朝元万善臻。
幽奇处,把一元簇在,一个时辰。
采药归来,这鼎器、乾金铸写。
那些儿道理,全凭主者。
先把根尘都扫尽,从前熟处休沾惹。
问行工、进火事如何,凭般若。
五雷车,青龙*。
烧山符,心铸写。
更涤虑洗心,灵泉浇洒。
九转功成丹道毕,一灵真性还虚也。
那赤条条地法王身,无可把。
道本虚无,虚无生一,一二成三。
更三生万物,物皆虚化,形形相授,物物交参。
体体元虚,头头本一,未许常人取次谈。
虚无妙,具形各相貌,虚里包含。
虚中密意深探。
致虚极、工夫问老聃。
那虚寂湛然,无中究竟,虚无兼达,勘破瞿昙。
象帝之先,威音那畔,清净虚无孰有儋。
诸玄眷,以虚无会道,稽首和南。
说与学人,火无斤两,候无卦爻。
也没抽添,也无作用,既无形象,不必烹炮。
件件非真,般般是假,着意作工空谩劳。
君知否,但一切声色,都是讹肴。
见闻知觉俱抛。
直打并、灵台无一毫。
更休言炉灶,休寻药物,虚灵不昧,志力坚牢。
神室虚闲,灵源澄静,就里自然天地交。
全真辈,苟不全真性,劫运宁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