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文殊院》
《题文殊院》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悟来千嶂失嶙峋,是象俱含太古春。

每见孤花山意露,偶听幽梵夜心真。

云霞境幻全宜佛,魑魅形空不喜人。

招手诸天容借问,此间曾转几回轮。

(0)
鉴赏

这首诗《题文殊院》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文殊院的静谧与庄严,以及诗人在此处的深刻感悟。

首句“悟来千嶂失嶙峋”,诗人仿佛在一次深刻的领悟之后,眼前的山峦失去了往日的峻峭,变得柔和而富有生机,暗示着心灵的觉醒与平和。接着,“是象俱含太古春”一句,将自然界的万物与古老的春天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时间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命永恒循环的感慨。

“每见孤花山意露,偶听幽梵夜心真。”这两句通过观察自然中的细微之处——一枝孤独绽放的花朵和夜晚僧侣的梵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精神的敏感与共鸣。孤花不仅映照出山的意境,也象征着生命的独特与坚韧;而夜间的梵音,则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纯净与真实。

“云霞境幻全宜佛,魑魅形空不喜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宗教的理解。云霞变幻莫测,却与佛教的超脱境界相契合;而邪恶的鬼魅在空灵的环境中则显得无所遁形,突显了善恶分明的道德观。

最后,“招手诸天容借问,此间曾转几回轮。”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向宇宙发出疑问,表达了对生命轮回的思考。他邀请诸天神明一同探讨,此处经历了多少次轮回更迭,既体现了对宇宙奥秘的好奇,也蕴含着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殊院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生命与宇宙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摸鱼儿.新荷

听莺声,送春归去,闲庭换了幽景。

轻风吹动柔波皱,溶漾碧纹难定。阑独凭。

看数点青浮,弱牵丝荇,残芳满径。被紫燕衔来。

绿萍圆处,片片落红冷。凉珠莹。

晓露盘中微凝,摇摇将碎还整。

呜蝉几日催炎暑,出水亭亭妆靓。

香气静、更翠盖红衣,绰约明姿映。斜阳乍暝。

待皓月当空,水光皎洁,高下舞清影。

(0)

蝶恋花

春雨催花知几许。尽日溟濛,洒遍江头树。

才喜春来春又暮。一年好景成孤度。

满目飞花兼落絮。却趁东风,冉冉随春去。

只有梁间双燕语。声声还在侬家住。

(0)

菩萨蛮.题刘提督斌梅林咏月遗照

新愁打叠传千里。谁从驿路迢迢寄。何处问刀环。

封侯人未还。魂和残漏断。月近天涯远。

踏遍垄头云。香消纸帐春。

(0)

桃源忆故人.题瓶中桃花遗画

图中春色浓如许。春只银毫能驻。写出嫩红娇吐。

画史乘鸾去。断丝预谶诗人悟。引得泪痕无数。

新燕窗前如诉。似说天台路。

(0)

望江南.秋夜闻雁

深夜静,归雁泪秋空。

几点横侵银汉里,一声清彻碧云中。斜月画楼东。

(0)

苏幕遮.对雪

冻云浓,寒雾起。万片鹅毛,堆积空庭里。

玉树玲珑摇冷砌。今夜啼乌,怎样枝头寄。

画帘垂,朱户闭。独自围炉,遥想人天际。

季子貂裘应已敝。叮嘱琼花,莫洒南来骑。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