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董一之花木抄》
《题董一之花木抄》全文
宋 / 方岳   形式: 古风

君不见王子猷,剡溪夜雪之孤舟。

此翁百好不入眼,而雅与竹深相投。

君不见陶渊明,徽弦不具之古琴。

东篱把菊偶然耳,人或作图传至今。

吾何曾识董一之,于此略已心相知。

事治好春绕庵屋,岂有俗子能尔为。

江风山月无尽藏,时一吐出胸中奇。

与茶作经花作谱,铨次蘅若兰荪蓠。

秦碑晋帖了真赝,砚石错落书参差。

迩来抄注到侪友,唾视钱癖何人斯。

长卿但有四立壁,无一持赠长嗟咨。

烦为传声语花草,倘可千里同襟期。

吾闻奇章公石李成画,在庐九老湘九疑。

烟云渺绵不可状,世乏佳士当归谁。

君其持以问太空,所不与者如此诗。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题为《题董一之花木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艺术创作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朋友间情谊交流的珍视。

开篇引用王子猷独坐孤舟中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操与品位,并通过“此翁百好不入眼,而雅与竹深相投”一句,强调了诗人对艺术和自然的高度专注和情感共鸣。

接着,诗人又提到陶渊明,即陶渊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在东篱间偶然赏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向往。这里借陶渊明之名,进一步强化了对纯粹艺术追求和生活态度的赞美。

随后,“吾何曾识董一之,于此略已心相知”表明诗人通过董一之的花木抄,虽未曾谋面,但在精神上已与之产生共鸣。接下来是对艺术创作和生活情趣的细腻描写,如“事治好春绕庵屋,岂有俗子能尔为”、“江风山月无尽藏,时一吐出胸中奇”等,展示了诗人对于诗歌、书法、画作等艺术形式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在“与茶作经花作谱,铨次蘅若兰荪蓠。秦碑晋帖了真赝,砚石错落书参差”中,诗人以茶、花为经,为书法、绘画设谱,展示了对传统艺术的尊崇和个人修养。而“迩来抄注到侪友,唾视钱癖何人斯”则是对那些不解真谛,只知贪图金钱之人的讽刺。

最后,“长卿但有四立壁,无一持赠长嗟咨。烦为传声语花草,倘可千里同襟期”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间的情谊交流的渴望,以及希望这些情感和艺术追求能够跨越时空,达到精神上的共鸣。

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自然美景以及个人艺术修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魅力与深厚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方岳

方岳
朝代:宋   字:巨山   号:秋崖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生辰:1199~1262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猜你喜欢

客往荆州因游燕蓟有赠

远别不堪醒,沙头尽玉瓶。

马知荆路去,雁向蓟门听。

驿雪当阳阪,边笳督亢亭。

因君报亲串,江艇自笭箵。

(0)

夏夜同顾玄纬汪直卿黎惟仁潘少承梁少嘉集雨青楼听雨得钟字时玄纬将归无锡

王粲将归夕,登楼意万重。

风飘残垒角,云掩隔山钟。

密响过池竹,微凉度涧松。

他宵那可听,寂寞卧西峰。

(0)

答友人

贫贱谁相问,生涯知者稀。

年丰犹粝食,冬冷自荷衣。

事免心劳拙,形因战胜肥。

幽期倘不负,日日扫柴扉。

(0)

潘启猷宅观梁思伯西樵山障子歌

丹丘崒嵂三千丈,紫峤茏葱一万重。

南池堂中开画障,彷佛溟渤之仙峰。

细认梁生作,乃是西樵山。

罗浮相伯仲,秀拔南海间。

梁生此障师董源,颇似米氏兼云烟。

深山尚书畏莫敌,小李将军不敢前。

忆昔梁生共邛杖,更携黎子西樵上。

山中洒墨展生绡,酒酣为我图苍莽。

眼底干岩暮霭生,耳边百道飞泉响。

柴扉松径入萧掺,洞客林僧对清爽。

出山倏已四三年,只今茅屋閒披赏。

梁生已去掌丝纶,黎子金闺作近臣。

猿啼蕙帐岁经岁,鸟唤烟萝春复春。

潘郎近亦理征策,心向云霄卖云壑。

谢安四十卧东山,大笑为君谢逋客。

(0)

塘上行

蒲生无定根,夙昔在涧湄。

雨露一沾润,移植金银池。

贱妾初事君,自许黄发期。

昔如春花鲜,今似秋草萎。

繁华自零落,膏泽不复施。

寒暑一何速,盛衰难自持。

谗言岂必深,君恩宁中移。

弃置固其理,妾心常依依。

嘅彼白华人,辛苦今独知。

(0)

寄沈梅冈四首·其三

静时观物动观心,酒到方玄乐太音。

安乐小窝人未睡,更从花下共沉吟。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