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陈灾状,轻于背尔乡。
去非心所愿,留恐肉先僵。
墓委他人守,儿充此日粮。
知能来复否,言下意悲凉。
何不陈灾状,轻于背尔乡。
去非心所愿,留恐肉先僵。
墓委他人守,儿充此日粮。
知能来复否,言下意悲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饥荒中挣扎的主人公,表达了对困境的无奈与悲凉之情。诗中的“何不陈灾状,轻于背尔乡”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政府未能及时了解并解决民众疾苦的不满,同时也暗示了百姓在灾难面前的无助与无奈。“去非心所愿,留恐肉先僵”,生动地描绘了在饥饿面前,无论是离开还是留下都充满了痛苦与矛盾的心理。接下来的“墓委他人守,儿充此日粮”两句,更是将个人的苦难推向极致,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亲人不得不做出的牺牲与选择,以及由此带来的深重悲痛。最后,“知能来复否,言下意悲凉”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内心的绝望,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希望的艰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场景刻画,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在饥荒年间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
桂华灿秋杪,造物气所钟。
清香遍十里,不与凡卉同。
使君雅好客,携酒临芳丛。
被花恼不彻,一笑高堂烘。
花本生月窟,何事来樊笼。
疑是姮娥懒,睡起鬓蓬松。
一枝欲斜插,误落秋山中。
要须排日赏,拚取百尊空。
莫待花零落,惆怅随西风。
君家两参预,汉代韦平氏。
留耕而耕存,惟有是以似。
乃祖忠文公,补天扶国是。
乃父敬悯侯,浮海将使指。
直谏炳遗藁,大节烨信史。
神游天地间,不亡何谓死。
先人前甲戌,忠文榜下士。
一升上云端,一沉堕井底。
老夫近乙亥,敬悯守吾里。
朱轓过桐江,共饮钓台水。
英英玉树郎,世济元凯美。
忠文既有孙,敬悯又有子。
邂逅忽相逢,不意闻正始。
贮胸踰万卷,运肘动百纸。
华年弱冠近,紧官半刺比。
长风破巨浪,未易测涯涘。
契好讵敢论,臭味差足恃。
异时吴阊游,小舟或一舣。
相门复生相,贻厥有如此。
乃知吾家儿,不过豚犬耳。
《呈吴门王治中元俞都中参政伯大孙先人同榜》【宋·方回】君家两参预,汉代韦平氏。留耕而耕存,惟有是以似。乃祖忠文公,补天扶国是。乃父敬悯侯,浮海将使指。直谏炳遗藁,大节烨信史。神游天地间,不亡何谓死。先人前甲戌,忠文榜下士。一升上云端,一沉堕井底。老夫近乙亥,敬悯守吾里。朱轓过桐江,共饮钓台水。英英玉树郎,世济元凯美。忠文既有孙,敬悯又有子。邂逅忽相逢,不意闻正始。贮胸踰万卷,运肘动百纸。华年弱冠近,紧官半刺比。长风破巨浪,未易测涯涘。契好讵敢论,臭味差足恃。异时吴阊游,小舟或一舣。相门复生相,贻厥有如此。乃知吾家儿,不过豚犬耳。
https://shici.929r.com/shici/xqlM5sW8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