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云散古城西,潮落空江月向低。
此夜慈乌应绕树,羽毛寒尽不成栖。
高台云散古城西,潮落空江月向低。
此夜慈乌应绕树,羽毛寒尽不成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清而深邃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
首句“高台云散古城西”,以“高台”和“云散”起笔,营造出一种空旷辽远的氛围,仿佛是历史的痕迹在风中消散,引人遐想。接着,“潮落空江月向低”一句,将视角转向了江面,潮水退去,江面显得格外宁静,一轮明月缓缓下沉,增添了几分寂寥与悲凉。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此夜慈乌应绕树,羽毛寒尽不成栖”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慈乌,即乌鸦,以其孝顺著称,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忠孝之情。诗句中的“绕树”形象地描绘了慈乌环绕着树梢飞翔的情景,既表现了乌鸦对树的依恋,也暗含了对逝者怀念的情感。而“羽毛寒尽不成栖”则表达了乌鸦因寒冷而无法找到安歇之所的境遇,以此比喻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同时也暗示了对逝者无法安息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命、时间、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