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宜山堂,结构平陵阳。
群公争赋诗,佳咏皆琅琅。
何处最宜山,奇峰出短墙。
石屋一片云,黛色映筼筜。
隔帘见幽壑,入户飞层冈。
枯藤与古木,掩映多奇光。
峰影落清泉,水面还苍苍。
何时最宜山,山静觉昼长。
朝霞与夕烟,树色分微茫。
春明山翠浓,夏雨山风凉。
明月出远岫,秋峰群相望。
何人最宜山,先生称古狂。
芒鞋筇竹杖,荷衣薜荔裳。
看山无朝暮,一卷或一觞。
手招西爽来,披襟从徜徉。
斯景与斯人,是名宜山堂。
我闻宜山堂,结构平陵阳。
群公争赋诗,佳咏皆琅琅。
何处最宜山,奇峰出短墙。
石屋一片云,黛色映筼筜。
隔帘见幽壑,入户飞层冈。
枯藤与古木,掩映多奇光。
峰影落清泉,水面还苍苍。
何时最宜山,山静觉昼长。
朝霞与夕烟,树色分微茫。
春明山翠浓,夏雨山风凉。
明月出远岫,秋峰群相望。
何人最宜山,先生称古狂。
芒鞋筇竹杖,荷衣薜荔裳。
看山无朝暮,一卷或一觞。
手招西爽来,披襟从徜徉。
斯景与斯人,是名宜山堂。
这首清代张英的《平陵宜山堂诗》描绘了宜山堂的优美环境和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深喜爱。诗中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宜山堂四周的自然景观:奇峰、石屋、云雾、幽壑、清泉、苍松古木、朝霞夕烟,以及四季变换中的山色之美。诗人穿着简朴,手持芒鞋竹杖,身披薜荔裳,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山景,无论早晚,都沉浸在书卷与酒杯之间,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由。
“何处最宜山,先生称古狂”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宜山堂景色的赞美,也透露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自我评价的幽默。最后,“斯景与斯人,是名宜山堂”,点题并总结了全诗,强调了宜山堂不仅景美,更寓含了主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营造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居画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洞庭苍苍水拍天,巴陵居人无斗泉。
天生地势正如此,抱瓮臂饮真堪怜。
架楼窾木出百尺,剖竹接筒如笔直。
惊雷发地山鬼忧,白波统霤湘君惜。
吾侯智与神鬼侔,古来能事皆悠悠。
会令太湖变春酒,更使骚客忘离忧。
访古慕高远,回首笑流俗。
千世得巢父,萧然慨遗躅。
古来知生民,满腹所愿足。
何为让天下,牛口信为辱。
高风渺不嗣,世态日局促。
至今西山翁,耻甘首阳粟。
爱此盈尺泉,百寻莹寒玉。
迁陵复改邑,缺甃常湛绿。
君怀浮云志,尘埃兹可浴。
君有冰炭忧,清泠相为沃。
长涂接周楚,轩盖密相续。
能令贪夫廉,更使贤士勖。
岂如汉阴叟,抱瓮伤窘束。
我游阻胜概,长谣慰心曲。
意远智无涯,乐少忧常多。
浮生共兹理,达士默谓何。
岁月如奔车,冰霜变阳和。
废书独长叹,倚席仍浩歌。
王子家千金,世勋誓山河。
敕厨具丰羞,载酒信所过。
重帘筛劲风,暖日苏庭柯。
左手持蟹螯,一釂朱颜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