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苏长公妙高台韵》
《和苏长公妙高台韵》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佛印老秃翁,片言拄苏子。

禅床咫尺间,忽掷千万里。

不解弦中调,如风过牛耳。

却望妙高台,嵯峨插天起。

俊雕摩空没,波平四如砥。

意气稍得舒,归来对隐几。

卷我广长舌,避汝坚利齿。

初若锥遇锤,契则针投水。

欲识苏子谁,长爪梵志是。

不向无智生,宁向有智死。

(0)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佛印和尚与苏子之间的对话场景,通过对比与比喻,展现了两人在智慧与理解上的差异。诗中“佛印老秃翁”形象地刻画了佛印的形象,而“片言拄苏子”则暗示了佛印话语的力量,能够支撑苏子的思想。禅床咫尺间,却能跨越千万里的距离,象征着精神层面的沟通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

“不解弦中调,如风过牛耳”,形象地描述了苏子对于佛印话语的理解程度,如同风吹过牛耳,难以触及实质。接着,“却望妙高台,嵯峨插天起”描绘了妙高台的雄伟景象,象征着智慧的高度与深远。而“俊雕摩空没,波平四如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高度与深度。

“意气稍得舒,归来对隐几”,表达了在经历了与佛印的对话后,苏子内心得到了释放与平静。最后,“卷我广长舌,避汝坚利齿”、“初若锥遇锤,契则针投水”、“欲识苏子谁,长爪梵志是”、“不向无智生,宁向有智死”等句子,则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揭示了苏子在智慧与理解上的独特之处,以及他对智慧追求的决心与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苏子在智慧探索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智慧与理解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夏日

渴日出林表,炎风下高山。

火旻云去微,谷井泉来悭。

晨露薄不濡,夕氛横空殷。

百卉变其姿,蕉萃侔榛菅。

深居废寝兴,无计离人寰。

而况蚩蚩氓,谋食良已艰。

眷此负耒勤,羡彼濯流还。

素月方东生,易忍桑榆间。

乃悟处乱规,无营心自閒。

讵如触热人,未老毛发班。

坐须爽节至,一尊散襟颜。

(0)

自大名至保定子德已先一月西行赋寄

念尔西归日,嗟余望路岐。

殊方频邂逅,千里各差池。

木落燕台早,霜封华掌迟。

秦郊须置驿,莫后郑当时。

(0)

衡王府

赐履因齐国,分枝自宪宗。

能言皆诏予,广斥尽疏封。

地号东秦古,王称叔父恭。

穿池通海气,起榭出林容。

岳里生秋草,牛山见夕烽。

蛇游宫内道,鸟啄殿前松。

失国非奔莒,亡王不住共。

雍门今有叹,流涕一相逢。

(0)

太平

天门采石尚嶙峋,一代兴亡此地亲。

云拥白龙来戍垒,日随青盖落江津。

常王戈甲先登阵,花将须眉骂贼身。

犹是南京股肱郡,凭高怀往独伤神。

(0)

郝将军太极滇人也天启中守沾益余于叙功疏识其姓名今为医客于吴之上津桥言及旧事感而有赠

曾提一旅制黔中,水蔺诸酋指顾空。

入楚廉颇犹未老,过秦扁鹊更能工。

风高剑气蛉川外,水沸茶声鹤涧东。

桥畔相逢不相识,漫将方技试英雄。

(0)

金陵杂诗·其四

正?虚椒寝,苍生望母仪。国风思窈窕,小雅梦熊罴。

中使频传敕,台臣早进规。

愿闻姜后戒,仍及会朝时。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