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采石尚嶙峋,一代兴亡此地亲。
云拥白龙来戍垒,日随青盖落江津。
常王戈甲先登阵,花将须眉骂贼身。
犹是南京股肱郡,凭高怀往独伤神。
天门采石尚嶙峋,一代兴亡此地亲。
云拥白龙来戍垒,日随青盖落江津。
常王戈甲先登阵,花将须眉骂贼身。
犹是南京股肱郡,凭高怀往独伤神。
这首诗名为《太平》,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历史变迁与英雄气概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繁华之地的怀念。
首联“天门采石尚嶙峋,一代兴亡此地亲”,以天门山的险峻景象起笔,暗示历史的沧桑巨变,仿佛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兴衰更迭。这里的“采石”可能是指古代采石场,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和变迁。
颔联“云拥白龙来戍垒,日随青盖落江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历史的进程。白龙象征着守护的力量,云拥白龙则暗示着历史的守护者或英雄的到来;而日随青盖落江津,则可能是借指英雄的离去或历史的终结,青盖可能代表某种权威或领袖的标志。
颈联“常王戈甲先登阵,花将须眉骂贼身”,描述了英雄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常王戈甲先登阵,意味着英雄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花将须眉骂贼身,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英雄们的豪情壮志和对敌人的蔑视。
尾联“犹是南京股肱郡,凭高怀往独伤神”,表达了对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怀念之情。南京作为“股肱郡”,曾是国家的重要支撑点,如今站在高处回望过去,心中难免会涌起深深的感慨和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和对英雄气概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辉煌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