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觉止能留一宿,桐乡今已住连宵。
却将膏雨下山去,聊助南溟早晚潮。
真觉止能留一宿,桐乡今已住连宵。
却将膏雨下山去,聊助南溟早晚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翌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厚情感。开篇“真觉止能留一宿,桐乡今已住连宵”两句,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因天气原因被迫停留,对于身处之地——桐乡,有了一夜甚至更多时间的驻足体验。这不仅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投入。
“却将膏雨下山去,聊助南溟早晚潮”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停留后,对外部自然环境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这里的“膏雨”指的是厚重如膏药般的细雨,这种雨水最终汇聚成流,顺着山势而下,参与到了南溟(可能是南海或南方某一特定地区)的潮汐之中。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传达了一种微不足道却又自有其角色的生动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通过对天气变化和个人停留体验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敏锐观察,以及在这种观察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
湘西古刹双蹲蹲,群峰朝拱如骏奔。
青松步障深五里,龙宫黯黯神为阍。
高殿呀然压苍巘,俯瞰长江疑欲吞。
橘洲泛浮金实动,水郭缭绕朱楼鶱。
语馀百响入天籁,众奇引步轻翩翻。
泉清石布博棋子,萝密鸟韵如簧言。
回廊架险高且曲,新径穿林明复昏。
浅流忽浊山兽过,古木半空天火痕。
星使双飞出禁垣,元侯饯之游石门。
紫髯翼从红袖舞,竹风松雪香温黁。
远持清琐照巫峡,一戛惊断三声猿。
灵山会中身不预,吟想峭绝愁精魂。
恨无黄金千万饼,布地买取为丘园。
册命出宸衷,官仪自古崇。
特膺平土拜,光赞格天功。
再佩扶阳印,常乘鲍氏骢。
七贤遗老在,犹得咏清风。
雪霁太阳津,城池表里春。
河流添马颊,原色动龙鳞。
万里独归客,一杯逢故人。
登高向西望,关路正飞尘。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
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
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
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宝历方无限,仙期忽有涯。
事亲崇汉礼,传圣法殷家。
晚出芙蓉阙,春归棠棣华。
玉轮今日动,不是画云车。
任贤劳梦寐,登位富春秋。
欲遂东人幸,宁虞杞国忧。
长杨收羽骑,太液泊龙舟。
惟有衣冠在,年年怆月游。
讲学金华殿,亲耕钩盾田。
侍臣容谏猎,方士信求仙。
虹影俄侵日,龙髯不上天。
空余水银海,长照夜灯前。
泥沙难振拔,谁复问穷通。
莫讶提壶赠,家传枕曲风。
成谣独酌后,深意片言中。
不进终无已,应须荀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