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遭逢未有今,空茫宇宙见胸襟。
狐乌走走声声叫,云雨朝朝暮暮临。
输已应知郭泰虑,济时还识范滂心。
感来感去真机在,此理才知不易寻。
自古遭逢未有今,空茫宇宙见胸襟。
狐乌走走声声叫,云雨朝朝暮暮临。
输已应知郭泰虑,济时还识范滂心。
感来感去真机在,此理才知不易寻。
这首诗《闲作四首(其四)》由明代诗人杨爵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句“自古遭逢未有今”,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强调了当前所处的时代与过往不同,暗示了某种前所未有的变革或机遇。接着,“空茫宇宙见胸襟”一句,将个人的胸怀比作面对广阔宇宙的视野,表达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对世界的深刻洞察。
“狐乌走走声声叫,云雨朝朝暮暮临”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世事的无常和变化。狐狸和乌鸦的叫声,象征着世间纷扰的声音;朝朝暮暮的云雨,则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既展示了自然界的规律,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幻。
“输已应知郭泰虑,济时还识范滂心”中,诗人借用了历史人物郭泰和范滂的故事,表达了对社会责任和道德追求的思考。郭泰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范滂则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们都是以德行和担当著称的人物。通过引用这两个典故,诗人强调了在时代变迁中,个人应当具备的道德勇气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感来感去真机在,此理才知不易寻”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认为,真正的道理和智慧往往隐藏在日常的感悟之中,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和追寻。这两句不仅深化了对前文内容的理解,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故事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道德和责任的重视。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深度。
我家雪山下,结茅几度秋。
一朝劫火燎,身堕江南州。
相逢芡雪君,感慨不能休。
我今如丧狗,狂走长包羞。
子幸成小筑,廊岩可夷犹。
何不学孔明,草庐傲王侯。
何不学袁安,高卧绝行辀。
鹓鸾恍入梦,猿鹤悽生愁。
逋客亮非然,谁其执怨仇。
山茅自高洁,得雪逾清修。
三白待君足,毋为垢氛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