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轩汲古阅居诸,明影疏棂暖气舒。
大邑瓷瓶宜供菊,小团凤茗当浇书。
梦缘孰辨蕉成鹿,诗料何须獭祭鱼。
即景苕华吟落叶,应嗤夙习未全除。
瑶轩汲古阅居诸,明影疏棂暖气舒。
大邑瓷瓶宜供菊,小团凤茗当浇书。
梦缘孰辨蕉成鹿,诗料何须獭祭鱼。
即景苕华吟落叶,应嗤夙习未全除。
此诗描绘了秋日御园中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触。首联“瑶轩汲古阅居诸,明影疏棂暖气舒”以“瑶轩”点出御园之雅致,通过“汲古”和“明影疏棂”展现了一幅静谧而充满文化气息的画面,暗示着园中不仅有自然之美,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暖气舒”则透露出一种温馨与舒适感。
颔联“大邑瓷瓶宜供菊,小团凤茗当浇书”进一步描绘了园中景物,大邑瓷瓶与菊花相映成趣,小团凤茗则与书籍相伴,营造出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向往。
颈联“梦缘孰辨蕉成鹿,诗料何须獭祭鱼”运用了典故,通过“梦缘”与“诗料”的对比,表达了对现实与梦境、自然与人文之间界限的思考。其中,“辨蕉成鹿”源自《庄子》,比喻对事物本质的辨识;“獭祭鱼”则是古人收集食物前的仪式,此处借指搜集创作素材的过程。这两句诗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艺术创作灵感来源的深刻理解。
尾联“即景苕华吟落叶,应嗤夙习未全除”直接点明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创作冲动,通过“即景”二字强调了即时的感受与表达。同时,“苕华”作为意象,既可指代落叶,也可象征诗人的才华,表达了诗人虽有才华但仍有未完全去除的旧习,暗含自我反思与提升之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高雅情操,还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深思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是一首兼具审美与思想深度的作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