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行清坐老垂垂,栗色伽梨取次披。
岩壑形骸虽可画,烟霞痼疾不须医。
瘦行清坐老垂垂,栗色伽梨取次披。
岩壑形骸虽可画,烟霞痼疾不须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的形象与心境。首句“瘦行清坐老垂垂”,以“瘦”、“清”二字勾勒出老僧身形的清癯与内心世界的纯净,一个“垂垂”则透露出岁月流转、时光荏苒的意味,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老僧年迈而精神不衰的状态。
接着,“栗色伽梨取次披”一句,通过“栗色伽梨”这一佛教服饰的描述,不仅点明了老僧的身份,也暗示了其修行的坚定与虔诚。“取次披”三字,生动地表现了老僧在日常生活中对袈裟的随意披挂,既体现了其生活的简朴,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后两句“岩壑形骸虽可画,烟霞痼疾不须医”,进一步深化了对老僧形象的刻画。前半句“岩壑形骸虽可画”,以“岩壑”象征自然界的壮丽与深邃,暗喻老僧如同山川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即使以最精湛的技艺也无法完全捕捉其内在的深沉与博大。后半句“烟霞痼疾不须医”,则将老僧的心境比作难以治愈的“烟霞痼疾”,意指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是源自于对自然与佛法的深刻领悟,无需外力的医治或改变。这不仅表达了对老僧精神境界的高度赞美,也传递出一种对自然和谐、心灵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僧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者独特的生活态度与精神世界,充满了哲理与禅意,引人深思。
重阳风雨满城边,一笑登临万象先。
玉旨辉煌天九五,珠崖浩瀚地三千。
文明此日开昌运,颂述于时籍大贤。
宝刹云浮空外矗,綵幡风动雾中翩。
赤乌僧定知何日,白马经驼是几年。
老我升高还自下,从君顾后又瞻前。
东来紫气函关满,南望青松短壑悬。
落帽风流知尚健,看花宁惜几留连。
谁不荣新命,君应念老亲。
独将怀阙意,遥慰倚门人。
别日怜游子,归年见侍臣。
霞觞初献祝,珠履竞邀宾。
节向天中启,筹从海屋申。
萱花开更绿,兰树望踰新。
莱彩欢无极,潘舆念每频。
别来池草梦,还拟帝城春。
伏不必熊渠虎,起不必皇初羊。
渴不必王烈髓,饥不必鲍靓粮。
请看崔家城东美一丸,犹堪米氏袍笏丈人当。
崔君昔垦塾前圃,此物莹然出尘上。
传闻产自夷方来,旨小如拳今若鼓。
隐映霞蒸海气浓,绰约象函天数五。
摩珠曾照普庵堂,劫火难销韫玉光。
由来至宝终不灭,太极剖判云苍茫。
请君莫洒陵阳泣,讲堂应拟石渠集。
补天妙手更何人,支机好向云中拾。
玉琯凉初应,金壶气转清。
轻飙振寥廓,微雨洒檐楹。
萧飐变庭翠,响答寒螀声。
忽听南归鸿,嗷嗷若为情。
元运有代谢,群动递纷更。
流光能几何,抚景一长鸣。
四十尚无闻,悠悠念吾生。
息心观有欲,弃知返无名。
至理悟玄寂,耽幽葆嘉贞。
聊希广成子,世虑澹无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