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血溅戎衣,负骨山头忍泪时。
青冢月明啼杜宇,绿杨烟净啭黄鹂。
百年俎豆嗟殊土,千古纲常耀短碑。
望尽冈州云没处,墓门芳草正离离。
西风吹血溅戎衣,负骨山头忍泪时。
青冢月明啼杜宇,绿杨烟净啭黄鹂。
百年俎豆嗟殊土,千古纲常耀短碑。
望尽冈州云没处,墓门芳草正离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萧烈女的女性英勇事迹,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悲壮与坚韧。首句“西风吹血溅戎衣”,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战争与牺牲的场景中。接着,“负骨山头忍泪时”一句,进一步刻画了萧烈女在战场上的英勇与悲痛,她不仅身陷战火,还要承受亲人离散之痛,形象地展现了她的坚强与牺牲精神。
“青冢月明啼杜宇,绿杨烟净啭黄鹂”两句,运用自然景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凄美又壮丽的氛围。青冢之上,明月当空,杜宇啼鸣,绿杨轻拂,黄鹂婉转歌唱,这些景象既是对自然美的描绘,也暗喻着萧烈女虽身处逆境,但其精神如同自然界的美好一样永恒不灭。
“百年俎豆嗟殊土,千古纲常耀短碑”则表达了对萧烈女英勇行为的敬仰与哀悼。百年之后,俎豆(祭祀用品)犹存,彰显了人们对她的怀念;千载之下,她的行为依然闪耀在简陋的墓碑上,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最后,“望尽冈州云没处,墓门芳草正离离”两句,以辽阔的视角收束全诗,展现了萧烈女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观,芳草萋萋,云雾缭绕,既是对墓地环境的描写,也是对萧烈女精神永存的一种象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萧烈女英勇事迹的赞美,深刻地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昔闻朱侯写山水,一幅争投百金价。
至顺今来七十年,却在桃源看图画。
生绡八尺垂中堂,群山叠出开青苍。
前峰如屏锦霞烂,后岭岧峣插天半。
春风啼鸟浑欲闻,石磴盘盘屡回转。
双松如龙千尺强,几年偃蹇山之阳。
松根古道向何处,策马担簦去无数。
别看丹翠出层楼,云影浓遮入无路。
云遮雾滃深复深,信有隐者藏中林。
高怀远致不可即,空望微茫劳我心。
当时此景知何地,雁荡兰亭岂相似。
自是天机妙入神,位置从容见精意。
朱侯朱侯追郑老,笔势词华共妍好。
此图三绝交辉煌,千载人间视为宝。
晨下蓬莱宫,言访瀛洲君。
瀛洲咫尺地,东与东华邻。
结宇非崇高,潇洒净埃氛。
虽无弱水限,门绝尘俗人。
金葩间瑶草,阶戺扬清芬。
琼简兼赤书,充列太古文。
常时白玉堂,飘拂来清真。
相与共玄谭,造诣精入神。
盘出枣如瓜,森侍皆凤麟。
意超紫霞表,道匪玉局抡。
旷视六合内,逍遥任大钧。
荆山有美璞,巴蜀多名材。
此物信为奇,攻治亦难哉。
匠石得其良,宝就成层台。
胡为用匪人,坐此斲削乖。
既自玉之玷,还为木之灾。
而况上天工,理代必汝谐。
餗覆良可虑,栋挠谅难陪。
所以虞周圣,登庸必贤材。
轻风皱瀫,稚雨烘烟,小院嫌岑寂。燕归曾识。
剪芳痕、依旧草昏南陌。分来国色。
都不管、寒香狼藉。空几度、阴晴费了,染成一庭碧。
屈指韶光堪惜。艳冷辉迟,喜花期兹日。
风信迢遥,更倡条、嫩叶数番消得。听残玉笛。
临画槛、杏杉吹湿。怅无憀、远黛轻柔,薄恨依然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