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经再徙,何处是吾庐。
门换新粘帖,囊携幼读书。
留宾犹有榻,奉母每无鱼。
惭愧投诗意,相将赋卜居。
两年经再徙,何处是吾庐。
门换新粘帖,囊携幼读书。
留宾犹有榻,奉母每无鱼。
惭愧投诗意,相将赋卜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迁徙生活的艰辛与困顿,以及对安定居所的渴望。首联“两年经再徙,何处是吾庐”直接点明了诗人两年间多次迁移,至今仍无固定居所的现状,流露出一种漂泊无定的无奈与哀愁。颔联“门换新粘帖,囊携幼读书”则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为了生活奔波,同时不忘教育子女的情景,既体现了生活的艰难,也透露出一丝坚韧与希望。颈联“留宾犹有榻,奉母每无鱼”对比鲜明,一方面说明了诗人待客的热情,另一方面则揭示了自己生活条件的拮据,无法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特别是对母亲的孝顺,却因经济困难而难以实现。尾联“惭愧投诗意,相将赋卜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责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安定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诗人迁徙生活中的苦楚与挣扎,以及在困境中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光阴奇。
扶桑宫里。
日月常昼,风物鲜明可爱。
无阴晦。
大帝频銮於瑶池。
朱阑外,乘凤飞。
教主开颜命醉。
宝乐齐吹。
尽是琼姿天妓。
每三杯,须用圣母亲来揖。
异果名花几千般,香盈袂。
意欲归。
却乘鸾车凤翼。
显焕明霞,万丈祥云高布,望仙官衣带,曳曳临香砌。
玉兽齐焚,满高穹、盘龙势。
大帝起。
玉女金童遍侍。
奉敕宣言,甚荷诸仙厚意。
复回奏,感恩顿首皆躬袂。
奏毕还宫,尚依然云霞密,奇更异。
非我君,何闻耳。
吾归矣。
仙宫久离。
洞户无人管之。
专俟吾归。
欲要开金燧。
千万频修己。
言讫无忘之。
哩囉哩。
此去无由再至。
事冗难言,尔辈须能自会。
汝之言,还便是如吾意。
大抵方寸平平,无忧耳。
虽改易之。
愁何畏。
睹娇红细捻。
是西子、当日留心千叶。
西都竞栽接。
赏园林台榭,何妨日涉。
轻罗慢褶。
费多少、阳和调燮。
向晓来、露浥芳苞,一点醉红潮颊。
双靥。
姚黄国艳,魏紫天香,倚风羞怯。
云鬓试插。
引动狂蜂浪蝶。
况东君开宴,赏心乐事,莫惜献酬频叠。
看相将,红药翻阶,尚馀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