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楫入平湖,风波阻中途。
在昔曾远游,似为饥所驱。
勉励从兹役,屡空常晏如。
一去三十年,岁月共相疏。
今我不为乐,胡事乃踌躇。
顾盼莫谁知,浪莽林野娱。
劲风无荣木,桑竹残朽株。
日月掷人去,指景限西隅。
老夫有所爱,时还读我书。
日没烛可炳,此语真不虚。
杨楫入平湖,风波阻中途。
在昔曾远游,似为饥所驱。
勉励从兹役,屡空常晏如。
一去三十年,岁月共相疏。
今我不为乐,胡事乃踌躇。
顾盼莫谁知,浪莽林野娱。
劲风无荣木,桑竹残朽株。
日月掷人去,指景限西隅。
老夫有所爱,时还读我书。
日没烛可炳,此语真不虚。
这首诗《叹老》由清代诗人缪九畴所作,通过描绘主人公年老后的感慨与反思,展现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领悟。
首句“杨楫入平湖,风波阻中途”,以杨楫泛舟入湖,却遭遇风浪阻隔,象征着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接着,“在昔曾远游,似为饥所驱”两句,通过回忆年轻时为了生活奔波的经历,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追求。
“勉励从兹役,屡空常晏如”则表达了主人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乐观态度,即使多次陷入困境,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满足。然而,“一去三十年,岁月共相疏”一句,转折点出现,三十年的光阴匆匆而过,与过去渐行渐远,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今我不为乐,胡事乃踌躇”中,“今我”与“胡事”形成对比,强调了当下不应沉溺于犹豫与彷徨,而应珍惜时光,享受生活。接下来,“顾盼莫谁知,浪莽林野娱”则描绘了主人公在自然中寻找慰藉的情景,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劲风无荣木,桑竹残朽株”运用自然景象的衰败来比喻人生的衰老与不可避免的终结。“日月掷人去,指景限西隅”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宝贵与不可逆转,日月如梭,时光易逝,留给人们的是有限的光阴。
最后,“老夫有所爱,时还读我书”表明了主人公对知识与文化的热爱,即使年老,仍不忘读书学习,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执着。“日没烛可炳,此语真不虚”则以日落时分点燃蜡烛的场景,寓意着即使在生命的黄昏,仍有光明与希望,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综上所述,《叹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衰老以及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既蕴含了对过往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当下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憧憬。
休官寄鄂栖金沙,食非庾廪门非衙。
深山甘寻麋鹿友,秋江耐种芙蓉花。
桑榆低悬迟暮景,樵渔密结比邻家。
倚床浪翻书剔蠹,绕树错信儿打鸦。
每闻风飙诧仙籁,或指雪片疑琼葩。
哦诗滥收瓦与砾,款客薄藉瓜仍茶。
野渡横舟拚一系,严城警鼓惊三挝。
桃源九溪路曾入,匡庐五老头堪爬。
乾坤旅舍只如幻,岁月驹隙良足嗟。
生平知己剑犹在,直气尚复冲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