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吴鹤林尚书·其二》
《挽吴鹤林尚书·其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一代儒臣表,三州吏治良。

遗言了生死,新志尽行藏。

昔梦崖何异,今知坡可方。

百僚山下路,千载尚名香。

(0)
翻译
他是一位杰出的儒家学者,治理过三个州,政绩卓著。
他的遗言中表达了对生死的淡然态度,新的志向体现在他的行为和著作中。
过去的梦想与现实相比并无太大差异,如今人们认识到他如同苏东坡一样伟大。
在百官山下的道路上,他的名声历经千年仍然散发着芬芳。
注释
一代儒臣:杰出的儒家学者。
表:杰出。
三州:三个州。
吏治良:政绩良好。
遗言:临终遗言。
了生死:看淡生死。
新志:新的志向。
行藏:行为和著作。
昔梦:过去的梦想。
崖何异:与现实相比。
坡可方:像苏东坡一样。
百僚山下:百官山脚下。
路:道路。
千载:千年。
名香:名声的芬芳。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儒臣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政绩。"一代儒臣表,三州吏治良"直接点出这位儒臣不仅在道德上有着标杆性的影响力,而且在治理地方时也表现出了极佳的能力,使得三个州份得到良好的管理。

接着,"遗言了生死,新志尽行藏"表明儒臣临终前留下了遗言,而他新的志向和抱负都被埋藏起来,等待着后人去发掘。这里的"遗言"和"新志"暗示了这位儒臣不仅在世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即便是在身后,也依然对后世有所启迪。

接下来的"昔梦崖何异,今知坡可方"则是说过去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理解或认同这位儒臣,但现在却明白了他就像一个可以攀登的坡岸一样,是通往高尚之地的一条路径。这两句诗表达了从不解到理解,从疑惑到赞赏的过程。

最后,"百僚山下路,千载尚名香"则是对这位儒臣生前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抒写。尽管时间过去了很久,但他的名字和事迹依然被人们传颂,就像一条在山下蜿蜒的小路,即便岁月悠长,依旧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两句强调了儒臣崇高品德和杰出贡献的永恒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这位儒臣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遗风的赞美,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敬仰与缅怀的情境中。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福山寺

隐隐晴空露翠微,也知深处有禅扉。

几回待入烟霞去,只恐烟霞不放归。

(0)

六祖传付偈颂·其二二祖

受果时来合见仙,香山禅定想多年。

少林得旨圆融了,不在中间与两边。

(0)

题止止堂

万缘忘外息,百福静中收。

莫作南柯梦,浮荣一觉休。

(0)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其二

密霰俄传信,痴云预作媒。

瑶池方潋滟,玉凤更毰毸。

(0)

送陈知县

握手州东花闹时,泻酒胸中如漏卮。

各无官守竟信意,坐间只有春相随。

十年暌远何所得,但悟世情能守一。

昨日小轩君不游,荷叶雨声池上秋。

明珠得丧百万斛,何虑炎蒸金欲流。

一樽独对清都梦,可怜幽思无人共。

今日闻君马已西,不觉毫端得诗讽。

汝阳县长多清风,壶中有客当相送。

(0)

平阳道中过上元

元夕吾何处,吾行次晋郊。

乐棚垂苇席,灯柱缚松梢。

俚妇朱双脸,村夫赤两骹。

春田誇积雪,酒胆醉仍嘐。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