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十》
《五十》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五十未名老,无如衰疾何。

肺肝空激烈,颜鬓已蹉跎。

夜宴看长剑,秋风舞短蓑。

此身如砥柱,犹足阅颓波。

(0)
注释
五十:五十岁。
未名:尚未出名。
衰疾:衰老和疾病。
何:怎么办。
肺肝:内心情感。
空激烈:虽然热烈。
蹉跎:光阴虚度。
夜宴:夜晚的宴会。
长剑:长剑。
短蓑:短蓑衣。
此身:我的身体。
砥柱:中流砥柱。
颓波:动荡的潮流。
翻译
五十岁的我仍未有名气,衰老疾病困扰着我。
内心充满激情,但身体已显疲态,岁月匆匆,青春不再。
夜晚的宴会中,我凝视长剑,秋风中舞动短蓑衣。
我的身躯如同砥柱,仍能抵挡生活的洪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五十》,表达了作者年届五十,身心疲惫但依然坚韧不屈的情感。首联“五十未名老,无如衰疾何”直接道出诗人对自己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的感慨,暗示了岁月无情,身体渐衰。颔联“肺肝空激烈,颜鬓已蹉跎”进一步描绘了内心的激昂与外貌的苍老之间的落差,透露出壮志未酬的无奈。

颈联“夜宴看长剑,秋风舞短蓑”通过描绘夜晚宴饮时凝视长剑和在秋风中舞动短蓑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忘豪情壮志,保持着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尾联“此身如砥柱,犹足阅颓波”以砥柱喻自己坚定的意志,表示尽管身处逆流,但仍然能够抵挡风雨,坚守自我,展现出一种坚韧的人格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在表达个人衰老之痛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枯树

仙鹤归飞认旧枝,荒山坐老岁寒姿。

心空尽有客人处,材大终无搆厦时。

千尺排云犹气势,百年阅世几荣衰。

婆娑月里阎浮影,羡煞风霜总不知。

(0)

仲春望日予为社主诸公有不赴者是日无诗且散去雨中闷怀因取杜句继以唐宋人句集诗九律各志所感奉寄诗皆人所习闻者姓名故不列载萝石隐翁时在禹穴·其九石林上人

石林精舍虎溪东,尽日门前独看松。

年老身閒无外事,眼看春尽不相逢。

月明古寺客初到,睡觉东窗日已红。

今日鬓丝禅榻畔,一番清话又成空。

(0)

雪窗画兰四绝·其四

白云黄叶满山家,又见光风转蕙花。

不用薰炉爇沈水,一帘香霭读楞伽。

(0)

凉夜曲

玉枕木犀床,桃笙截翠方。

鸟啼惊梦觉,凉月下回廊。

(0)

次席帽山人王原吉韵赠石林上人

石林峨海刹,杰出大方家。

说偈瓶翻水,看经席散花。

秋听潮信急,夜坐月痕斜。

借问穷源客,曾乘几度槎。

(0)

鹤瓢

青城黄仙师,四海遍行脚。

东观沧溟万里馀,到时两鬓秋萧索。

手中常持一鹤瓢,言是太古开花萼。

偃蹇浑无斧凿痕,分明洞有烟霞烁。

青田一种至今无,溟渤昆崙任抄掠。

一从箕泉遭弃置,便向华表为栖托。

自入行囊不计春,长悬日月同飘泊。

弹丝或奏太古调,只与此瓢相对酌。

醉将北斗挽天潢,肯把此瓢分两勺。

君不见伯牙绝弦无知音,卞和献璞遭残虐。

世间俗子眼眵瞎,有耳徒能听管籥。

安知老大葫芦生,小摘乾坤自成噱。

林屋洞口种橘李,山人平生读书得真乐。

自是西周老聃姓,抱一冲虚岂彫琢。

仙翁亦是无怀民,大道迥出羲皇若。

禹穴南来一邂逅,握手谈笑如识昨。

许以此瓢今可遗,临别要即重然诺。

谢之拂袖去,意若全落魄。

山人得之不敢却,左悬右佩贮灵药。

有时挂向青崖间,脱屣扪萝坐盘礴。

月明辽海夜生寒,梦绕秋空双足躩。

迩来作者歌鹤瓢,竞说山人瓢不恶。

长歌短句我亦有,雨露云烟讵穿凿。

我歌不凿瓢愈奇,山人之名愈充扩。

李山人莫惊愕,我亦青城丈人客。

昔年西来觉丘壑,几回晞发太华颠,至今尚负山中约。

瓢乎瓢乎尔知否,一夕风高起朔漠,潇湘洞庭木叶落。

尔今不蔓纵为瓢,徒向人间受缠缗,何当从今只化鹤。

何当从今只化鹤,为我戛然飞鸣一万里,长风浩浩翔寥廓。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