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移植自徂徕,岂是秦廷受爵材。
秃顶卧筛凉夜月,低柯舞衬碧阶苔。
风霜多日随身饱,鳞甲从人对面猜。
万壑寒涛鸣谡谡,双龙长护帝城隈。
神人移植自徂徕,岂是秦廷受爵材。
秃顶卧筛凉夜月,低柯舞衬碧阶苔。
风霜多日随身饱,鳞甲从人对面猜。
万壑寒涛鸣谡谡,双龙长护帝城隈。
这首诗描绘了报国寺中两株苍劲挺拔的松树,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松树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与独特的自然之美。
首联“神人移植自徂徕,岂是秦廷受爵材。”以神话般的色彩开篇,暗示这两株松树并非寻常之物,它们可能有着非凡的来历,不是普通的树木所能比拟的。这里运用了“神人”和“徂徕”这样的词汇,增添了神秘与庄重的氛围。
颔联“秃顶卧筛凉夜月,低柯舞衬碧阶苔。”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松树在夜晚月光下的静谧之美。松树的秃顶仿佛是月光下的筛子,而低垂的枝柯则像是在月色中轻舞,与周围的碧阶苔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和谐而幽静的画面。
颈联“风霜多日随身饱,鳞甲从人对面猜。”进一步描绘了松树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与顽强。经历了多年的风霜考验,松树依然屹立不倒,其表面的“鳞甲”象征着岁月的痕迹,也暗示了人们对松树生命力的敬畏与猜测。
尾联“万壑寒涛鸣谡谡,双龙长护帝城隈。”以壮丽的景象收尾,将松树所在的环境提升到一个更加宏大的背景之中。万壑中的寒涛声声,仿佛是自然界的乐章,而双龙则象征着守护与庇佑,强调了松树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的重要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双松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生命的顽强,同时也蕴含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