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安秋夜听砧》
《长安秋夜听砧》全文
明 / 区大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秋闺夜静捣衣裳,袅袅砧声出洞房。

带月影疏燕塞柳,随风飘落蓟门霜。

愁看烽火音书绝,欲寄关山道路长。

不信去时闱已缓,试凭宵梦到辽阳。

(0)
鉴赏

这首《长安秋夜听砧》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闺中女子捣衣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淡淡的哀愁。

首句“秋闺夜静捣衣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秋夜的宁静与捣衣的声响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忙碌的氛围。接着,“袅袅砧声出洞房”一句,通过“袅袅”二字,生动地描绘了砧声悠扬、绵延不绝的特点,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幽深的闺房之中。

“带月影疏燕塞柳,随风飘落蓟门霜”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意象组合,以月光下的稀疏柳影和随风飘落的蓟门霜,象征着远方的思念与离愁。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寄托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挂念。

“愁看烽火音书绝,欲寄关山道路长”则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忧愁与无奈。烽火连天,音信断绝,想要传递思念之情却因路途遥远而无法实现,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实又深刻,让人感同身受。

最后,“不信去时闱已缓,试凭宵梦到辽阳”两句,通过反问与想象,展现了主人公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她不相信时间会如此缓慢,于是尝试在梦中穿越千山万水,到达辽阳,与亲人相聚。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捣衣声、月影、霜雪、烽火等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思乡之情与哀愁的秋夜场景,展现了古代女性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作者介绍

区大枢
朝代:明

区大枢,字用环,一字元宰。高明人。益长子。明神宗万历元年(一五七三)举人。谒选得郡丞,不就。晚年令安远,转岳州通判。数月卒于官。有《振雅堂》、《廉江》、《岳阳》稿。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七、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猜你喜欢

东山图赞.谢安石

韫玉于山,烨然不枯。我观此容,非山泽儒。

却顾何为,东山之陟。如何淮淝,乃折此屐。

(0)

初入浙中三首·其一

松竹笼官道,牛羊食野田。

岊山低送客,荡水远涵天。

乍听吴儿语,初逢伧父船。

平生足未历,聊以慰华颠。

(0)

相从歌呈次元子真师川

郁郁窈窈城北方,祇园神界遥相望。

春晖澹荡诗思长,愁丝挽春百尺强。

薰人著处风花香,亦有相从天上郎。

森然玉树临青阳,蒹葭无乃倚苍苍。

且置是事敷僧床,剧谈一坐故难忘。

却来倚杖北天王,壁间诗翁五字章。

句法端在人则亡,人生遇值不合常。

反路日入下牛羊,愿君连骑未渠央。

(0)

采莲

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

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

数声水调红娇晚,棹转舟回笑人远。

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

(0)

雪中闻友人围棋

瑞雪天时醉怨迟,笑君棋局雪中围。

轩花汗漫丰年事,不是嫌春故故飞。

(0)

八音诗·其三

金谷草离离,绿珠魂已蛰。

石崇虽富贵,一散不可集。

丝亦不须悲,岐亦不须泣。

竹林诸逸士,以醉名自立。

匏弦且为乐,惜此光景急。

土人劝我勤,朱紫当早拾。

革性以从容,矫揉未易入。

木散姑自全,宁求斧斤及。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