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为俘虏受困辱。骨露力疲食不足。
弟为官吏马食粟。何惜钱刀来我赎。
兄为俘虏受困辱。骨露力疲食不足。
弟为官吏马食粟。何惜钱刀来我赎。
这首诗以鲜明对比的手法,深刻揭示了社会不公与人性光辉的主题。通过“兄为俘虏受困辱。骨露力疲食不足。”两句,描绘了一位兄长作为俘虏所遭受的苦难,骨瘦如柴、体力耗尽、食物匮乏,生活极其悲惨。这种描述让人不禁心生同情,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冷漠产生深深的感慨。
紧接着,“弟为官吏马食粟。”一句则转向了另一端,展现了官僚阶层的奢华生活,他们作为官吏,不仅衣食无忧,还能享受马匹的待遇,过着与兄长截然不同的生活。这种鲜明的对比,不仅突出了社会阶层的差距,也引发了对权力与财富分配不均的思考。
最后,“何惜钱刀来我赎。”一句表达了对兄长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呼唤。在面对如此巨大的不公时,为何不伸出援手,用金钱或权势来赎回受苦的兄长?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的拷问,也是对整个社会伦理和责任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问题,同时也传递出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渴望。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的善良与社会中的不公,激发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朝礼清凉寺,山川聊结揽。
岂能向片石,执著论诚感。
回跸已卓午,路便寻精广。
日融雪已消,石磴不滑险。
月户昨所凭,林岚顿改形。
稍见翠微际,几峰凝黛青。
黛青仍间白,万景纷刻画。
信哉乾闼城,宜为化人宅。
昼漏催泠泠,椒涂惜举策。
何当坐夜静,笑问松梢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