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踏歌相和,归路日暝争先。
牛羊已入深巷,樵人尚隔前川。
下山踏歌相和,归路日暝争先。
牛羊已入深巷,樵人尚隔前川。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傍晚时分的宁静与和谐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民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下山踏歌相和,归路日暝争先。” 开篇即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幅山民们下山回家的情景。他们边走边唱,歌声相互应和,充满了欢愉与和谐。这里的“踏歌”不仅指行走时的节奏感,更体现了山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日暝争先”,则描绘了太阳即将落山时,山民们急切地赶路回家的场景,既表现了他们对家的渴望,也体现了生活的忙碌与充实。
“牛羊已入深巷,樵人尚隔前川。” 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牛羊已经进入了深巷,象征着一天劳作的结束,它们回到了温暖的家。而“樵人尚隔前川”,则将视线拉远,描绘了砍柴人还在远处的河川边忙碌的场景。这里不仅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依赖与尊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传递出一种朴素而真挚的生活哲学。
江风流轻帆,入峡忽瞬息。
二禺突兀来,瞥眼若新觌。
羲轮晨无光,天瘦壁面窄。
阴崖蓄孤高,势与阳崖敌。
草木胎精华,暮冬见春色。
苍茫云水间,气候太古积。
夙闻二帝子,高栖有遗宅。
截竹鸣鸾凰,天吹空遥忆。
葛洪与达摩,窅窱仙佛迹。
孙恪亦奇缘,归猿何由觅。
胜事烟云流,往辄成故昔。
予亦片时客,百年几览历。
风尘念前途,对景倍珍惜。
长羡飞来僧,真机守静默。
城市忽已隔,林泉遂见招。
盈盈涉珠江,望眼增迢遥。
小艇呼蜑人,驾以木兰桡。
僧雏解好事,为我茶瓜要。
入门优昙香,花雨氤氲飘。
长林蔽修景,天籁鸣刁调。
塔铃语云何,如听风过箫。
比邱三五辈,宴坐围松寮。
一闻梵呗宣,余声静不嚣。
俄顷铿华钟,汩起沧江潮。
冯夷跋浪舞,灵怪争来朝。
神鱼似衔珠,鲛人或献绡。
所过皆殊境,顿觉心神超。
始知青莲宇,变幻非意料。
栖栖尘土中,无乃同鹪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