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墨敕除官日,处处红旗打贼时。
竿底得璜犹未用,梦中吞鸟拟何为。
损生莫若攀丹桂,免俗无过咏紫芝。
两岸芦花一江水,依前且把钓鱼丝。
纷纷墨敕除官日,处处红旗打贼时。
竿底得璜犹未用,梦中吞鸟拟何为。
损生莫若攀丹桂,免俗无过咏紫芝。
两岸芦花一江水,依前且把钓鱼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仕途坎坷的士人在官场上的辛酸与无奈。开篇“纷纷墨敕除官日,处处红旗打贼时”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表现了朝廷频繁下达的诏书和官员被免职的情形,同时国家也在不断地进行镇压反叛乱的动作,从而暗示政治环境的复杂多变。
接着,“竿底得璜犹未用,梦中吞鸟拟何为”两句,则透露出诗人个人得意之物——象征功名与荣誉的“璜”,尚未得到施展的机会,而在梦中吞噬飞鸟,更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从追求的哀愁。
“损生莫若攀丹桂,免俗无过咏紫芝”两句,诗人将攀援仙桂比喻为仕途之路,认为这条道路虽然艰辛,但能使人超脱世俗。同时,“咏紫芝”则是指吟咏仙草,以此自我安慰,表达了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最后,“两岸芦花一江水,依前且把钓鱼丝”两句,诗人以闲适的意境结束全诗。江边芦花、流水,与之相伴的是诗人的钓鱼生活,这种平和宁静的景象与开头的官场风波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诗人内心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士人的个体经历,折射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的时代背景,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对于功名与自由、精神寄托的深切渴望。
草书之妙谁绝伦,我欲从之羞效颦。
平生两手硬如铁,空有苦思凌风云。
罗夫子,君不闻草书在意不在文。
十年摹写未必似,偶然落笔还通神。
人道张颠看剑舞,公孙大娘出谁门。
始知骅骝别有骨,世上岂复曹将军。
罗夫子,君不见陈士谦,温元善。
芙蓉颜色杨柳姿,能使市上黄金贱。
今人好尚乃如此,有眼何须辨真赝。
罗夫子,眼如电。生来四十年,阅遍图书五千卷。
向来得我书,赠我一匹锦绣缎。
吾观少陵有诗史,看君之诗宛相似。
包罗巨细成大家,上穷伏羲下元季。
秋姜冬桂老愈辣,翠竹青松寒不死。
君诗在格不在辞,肯与时人斗红紫,吾观草书亦如此。
罗夫子,君莫疑,眼中磊落非君谁。
紫阳之书冠今古,其大如斗小者卮。
虫书鸟迹不复识,见此再拜真吾师。
君今长驱我戈倒,缩手不搏生蛟螭。
长安城西纸贵贱,吾欲买断防君嗤。
《答罗明仲草书歌》【明·李东阳】草书之妙谁绝伦,我欲从之羞效颦。平生两手硬如铁,空有苦思凌风云。罗夫子,君不闻草书在意不在文。十年摹写未必似,偶然落笔还通神。人道张颠看剑舞,公孙大娘出谁门。始知骅骝别有骨,世上岂复曹将军。罗夫子,君不见陈士谦,温元善。芙蓉颜色杨柳姿,能使市上黄金贱。今人好尚乃如此,有眼何须辨真赝。罗夫子,眼如电。生来四十年,阅遍图书五千卷。向来得我书,赠我一匹锦绣缎。吾观少陵有诗史,看君之诗宛相似。包罗巨细成大家,上穷伏羲下元季。秋姜冬桂老愈辣,翠竹青松寒不死。君诗在格不在辞,肯与时人斗红紫,吾观草书亦如此。罗夫子,君莫疑,眼中磊落非君谁。紫阳之书冠今古,其大如斗小者卮。虫书鸟迹不复识,见此再拜真吾师。君今长驱我戈倒,缩手不搏生蛟螭。长安城西纸贵贱,吾欲买断防君嗤。
https://shici.929r.com/shici/xtGQ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