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清明,依然峭寒帘户。又尽日、如膏酥雨。
怪今年、曾不见紫红酣妩。
但梦里、长堤秉简,临水南陌,探芳盈路。
郁郁松楸,家山望中何许。况值此、灰飞百五。
愿春迟,怜老病,心期仍阻。
洗倦耳、愁鹃向人啼罢,独倚画阑无语。
时节清明,依然峭寒帘户。又尽日、如膏酥雨。
怪今年、曾不见紫红酣妩。
但梦里、长堤秉简,临水南陌,探芳盈路。
郁郁松楸,家山望中何许。况值此、灰飞百五。
愿春迟,怜老病,心期仍阻。
洗倦耳、愁鹃向人啼罢,独倚画阑无语。
这首《踏青游》是清代陈匪石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多雨且寒冷的景象,以及作者在这样的天气下踏青的心情。
首句“时节清明,依然峭寒帘户”点明了时间与环境,清明时节,却依旧寒冷,暗示了春天的迟缓。接着“又尽日、如膏酥雨”,描述了连绵不断的细雨,如同滋润土地的膏脂,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
“怪今年、曾不见紫红酣妩”一句,表达了对今年春天花开情况的意外和好奇,通常在清明前后,紫红色的花朵应该盛开,但今年却未能见到,引出了一丝遗憾和期待。
“但梦里、长堤秉简,临水南陌,探芳盈路”则通过梦境中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春景的向往和追求。长堤上手持简册,漫步于水边小径,沿途花香四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郁郁松楸,家山望中何许”转而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郁郁葱葱的松树和楸树,勾起了对遥远家乡的回忆。
“况值此、灰飞百五”提到的是“寒食节”的习俗,即清明前的十五天,人们会禁火冷食,以纪念先人。这一句增加了节日的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在特殊节日里的感受。
“愿春迟,怜老病,心期仍阻”表达了作者希望春天能够停留得更久一些,因为他的身体状况不佳,无法尽情享受春光。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渴望。
最后,“洗倦耳、愁鹃向人啼罢,独倚画阑无语”则是对自然界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融合。愁鹃的啼叫似乎是为了唤醒沉睡的耳朵,而作者独自倚靠在画栏上,陷入了沉默,或许是在思考人生、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对当前处境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宴处重寻旧,淹留怪此身。
是非方背俗,趋向且依仁。
讲论青瑶重,文章白日新。
材谋强训练,机务默经纶。
抱策期宁汉,潜辉岂避秦。
幽扉重藓迹,永巷绝车辚。
奥域争先到,夷途约荐臻。
方从三友益,肯顾一瓢贫。
学以充吾志,思期惠尔民。
如何迷要路,未得泛通津。
虽谓神龙屈,宁惭尺蠖伸。
庙堂方致理,岩穴肯遗人。
自顾蓬蒿迹,终非草莽臣。
伫期携素业,相与奉严宸。
执己清成雪,谋邦锐应斤。
力求三代治,追复在昌辰。
不到狼山已十春,旧题犹覆碧纱尘。
重来风物皆依旧,嬴得衰残老病身。
怜君尽室泛安流,职重官新未白头。
楚老欢迎归旧里,春风留恋过扬州。
逢时肯更嗟庭树,属咏还应上郡楼。
宗党故人乡外少,勤勤书札缓离愁。
杂蕊映南庭,庭中光景媚。
可怜枝上花,早得春风意。
春风复有情,拂幔且开楹。
开楹开碧烟,拂幔拂垂莲。
偏使红花散,飘飏落眼前。
眼前多无况,参差郁可望。
珠绳翡翠帷,绮幕芙蓉帐。
香烟出窗里,落日斜阶上。
日影去迟迟,节华咸在兹。
桃花红若点,柳叶乱如丝。
丝条转暮光,影落暮阴长。
春燕双双舞,春心处处扬。
酒满心聊足,萱枝愁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