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衰翁,告老归来,放怀纵心。
念聚星高宴,围红盛集,如何著得,华发陈人。
勉意追随,强颜陪奉,费力劳神恐未真。
君休怪,近频辞雅会,不是无情。岩扃。旧菊犹存。
更松偃、梅疏新种成。
爱静窗明几,焚香宴坐,闲调绿绮,默诵黄庭。
莲社轻舆,雪溪小棹,有兴何妨寻弟兄。
如今且,躲花迷酒困,心迹双清。
七十衰翁,告老归来,放怀纵心。
念聚星高宴,围红盛集,如何著得,华发陈人。
勉意追随,强颜陪奉,费力劳神恐未真。
君休怪,近频辞雅会,不是无情。岩扃。旧菊犹存。
更松偃、梅疏新种成。
爱静窗明几,焚香宴坐,闲调绿绮,默诵黄庭。
莲社轻舆,雪溪小棹,有兴何妨寻弟兄。
如今且,躲花迷酒困,心迹双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朱敦儒的作品,名为《沁园春·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告别繁忙社会后的悠然自得。他用“七十衰翁”自称,表达了自己已经到了老年,但心态轻松,无拘无束。开篇即写“放怀纵心”,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豁达。
接着,“念聚星高宴,围红盛集”两句描绘了一种繁华场景,这可能是作者过去参与过的一些社交活动,但现在他却感到难以融入,故有“如何著得,华发陈人”的感慨。这里的“华发”指的是年轻时的美好容颜,而“陈人”则是老人自称,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无奈。
作者继续写道:“勉意追随,强颜陪奉,费力劳神恐未真”,这几句透露出一种强迫自己去适应社交场合而带来的疲惫不堪。他的内心并不真正愿意这样做,因此有“君休怪,近频辞雅会,不是无情”的解释,表明他并非无情,只是因为真实的感受与外界的期望难以契合。
在诗歌后半部分,“岩扃。旧菊犹存。更松偃、梅疏新种成。”几句描绘了作者归隐后的生活状态。他享受着宁静的窗前,焚香坐禅,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安宁。末尾的“莲社轻舆,雪溪小棹,有兴何妨寻弟兄”等语,透露出作者仍然保持着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情感联系。
整首诗通过作者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于归隐田园、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平和的心愿。这种情感体验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他们往往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我本志烟霞,拔茅非所希。
一朝荷明扬,俨与诸公陪。
混玉既心恧,妨贤亦面怩。
无禆人或容,岂不畏虚縻。
以此解组黻,天陵驾言归。
东山有美林,秀荫发华滋。
登皋偶舒啸,临流或赋诗。
弱不胜耒耜,课耕常及时。
自谓可终年,越畔无外思。
孰谓十行降,复俾百里司。
既已承明命,宁令为茧丝。
此邦颇知礼,朱博治异齐。
临水每有悟,淆之浊匪宜。
钩距我不能,所能尚无为。
登城眄广原,阡陌绿依依。
巾车循鄙乡,姜芋分町畦。
男耕而妇织,民和讼亦稀。
弦歌或可听,卓鲁安足期。
夫子傥相过,能无笑割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