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施郡丞见龙归滇四绝·其二》
《送施郡丞见龙归滇四绝·其二》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江上东风柳色新,片帆如驶度归人。

八千里外昌黎路,琴剑驰驱一骑尘。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江边场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远方旅途的关切。首句“江上东风柳色新”,以春风拂过江面,柳树吐绿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次句“片帆如驶度归人”,通过快速行驶的帆船,巧妙地将送别的情景与友人的归程联系起来,既表现了友人归途的迅速,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平安的深切祝愿。

后两句“八千里外昌黎路,琴剑驰驱一骑尘”,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以“八千里”夸张地描述了友人归途的遥远,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而“昌黎路”可能是指友人归乡或赴任的路途,增加了地域上的距离感和情感的厚重。最后,“琴剑驰驱一骑尘”则以“琴”和“剑”象征着友人随身携带的行旅物品,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在旅途中奔波劳碌的场景,同时“一骑尘”更是生动地展现了友人远去的身影,以及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牵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还蕴含了对友人旅途安全的深深祝福,以及对离别之苦的感慨。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不寐

不寐听更筹,虫声闹不休。

残灯摇永夜,凉吹入初秋。

昔我犹今我,乡愁杂旅愁。

平生未了事,一一上心头。

(0)

题苏文忠遗像·其三

一簪华发岸纶巾,云海相望寄此身。

梦里如曾迁海外,不辞长作岭南人。

(0)

己亥春日感兴·其二

紫荆花发草堂前,燕子双飞二月天。

昆季同怀分异域,乡邻一别已三年!

伤心狐鼠凭城社,转瞬沧桑变海田!

最是清明惆怅甚,松楸墓道草生烟!

(0)

题家漱六司马玉照

容润而庄,神清而净。果力精心,讷言敏行!

麟子凤雏,惟家之庆。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

(0)

闻蔡绛卿司马令嗣县试前茅,书以志喜

一纸千金重,君家喜信闻。

爱人能以德,有子必知文;

入座芝兰味,摩空鸾鹤群。

新硎初出试,拔队作前军。

(0)

秋柳·其四

自怜还是为君怜,镇日斜阳又淡烟!

一片新秋明入画,几团乱絮薄成绵。

数来眠起犹三度,阅尽炎凉又一年!

独有桃花情意好,萧条相伴白堤边。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