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劳俗吏两经迁,才到澎湖便是仙。
盗息何须鸣竹柝,民良无处试蒲鞭。
三年卧治身多病,一苇轻杭意转牵。
更念和衷同事者,从兹远别亦潸然。
劳劳俗吏两经迁,才到澎湖便是仙。
盗息何须鸣竹柝,民良无处试蒲鞭。
三年卧治身多病,一苇轻杭意转牵。
更念和衷同事者,从兹远别亦潸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离开任职地时对同僚们的深情告别。诗人以“劳劳俗吏两经迁”开篇,形象地描述了自己作为官吏多次调动的辛劳与疲惫。接着,“才到澎湖便是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新任职地环境的赞美,暗示了内心的喜悦与超脱。
“盗息何须鸣竹柝,民良无处试蒲鞭”两句,展现了诗人治理地方的智慧与成效。他指出,治安良好并非需要频繁使用警报或刑罚,而是得益于民众的善良本性。这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治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性美好的肯定。
“三年卧治身多病,一苇轻杭意转牵”则描绘了诗人在这三年里虽然身体多病,但依然尽心尽力治理地方,表现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一苇轻杭意转牵”也暗示了诗人对即将离开此地的不舍与牵挂。
最后,“更念和衷同事者,从兹远别亦潸然”表达了诗人对一同工作的同事们的深厚情感。即使即将分别,心中仍充满不舍与泪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更蕴含了对人性、社会与自然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作品。
久无归田人,今喜子去禄。
移家汉水滨,日见汉水绿。
川鳞可为饔,山毛可为蔌。
竟岁厌往还,行堤乐风俗。
青巾艑上郎,漆鬓颜如玉。
倚樯临落照,独唱江南曲。
听若在江南,欢然自为足。
我心虽有羡,未遂平生欲。
更期毕婚嫁,方可事岩麓。
买山须买泉,种树须种竹。
泉以濯吾缨,竹以慕贤躅。
此志应不忘,他时同隐录。
旧果岂非好,截树接新枝。
欲变明年花,曾不根本移。
屈彼自然性,曰兹山木卑。
子才实艳富,久为人所推。
固当升高科,我送作此诗。
春风东来几万里,相送入关如有情。
灞陵原边柳条暗,咸阳桥畔桃花明。
自古恨别此两处,十千美酒琉璃倾。
日落未落车马动,子规滴血壮士惊。
行哉使君负胆气,蜀道虽险心常轻。
是时门前大桐树,烂漫紫萼啼流莺。
弟兄同怀不可见,应亦梦觉嗟远程。
太白山前一尺雨,桑下问蚕田问耕。
郡城夜开百姓喜,喜从迢递壶浆迎。
蜀山难于上青天,闻之李白为旧传。
蜀客往返曾又然,奇峰又与三峡连。
巫阳神女暮为雨,飞入楚台王梦旃。
相如杨雄不道此,宋玉景差其赋偏。
西州才子邯郸守,怀章往代尚踰年。
家住岷峨多北宦,乘闲因借下江船。
未浮洞庭沅湘去,还探禹穴希马迁。
春申楼观已不见,子胥怒涛犹满川。
钱塘太守同乡里,一见君来颜已喜。
甘馔香脆与君游,诗贮箧囊携不起。
浣沙溪头西子家,自寻锦石菖蒲花。
扫归成都与士誇,君平曾已悟星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