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风荡海宇,弱水群飞扬。
日月长丽天,中有蓬莱乡。
桓桓国虎臣,据图画封疆。
火生本必焚,害金自相戕。
屏藩既已撤,干戈及寝皇;
白日窜野马,黄昏号国殇!
贵贱同一骨,谁为送北邙!
赤风荡海宇,弱水群飞扬。
日月长丽天,中有蓬莱乡。
桓桓国虎臣,据图画封疆。
火生本必焚,害金自相戕。
屏藩既已撤,干戈及寝皇;
白日窜野马,黄昏号国殇!
贵贱同一骨,谁为送北邙!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英雄张煌言所作的《薤露吟》,表达了他对国家危亡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首句“赤风荡海宇,弱水群飞扬”,以壮阔的景象开篇,象征着时局动荡不安,战火蔓延。接着,“日月长丽天,中有蓬莱乡”暗喻理想中的安宁之地,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桓桓国虎臣,据图画封疆”赞扬了忠诚的将士们守护疆土的决心,然而,“火生本必焚,害金自相戕”则揭示出内部矛盾和斗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诗人感叹“屏藩既已撤,干戈及寝皇”,意味着连最后的屏障也崩溃,连皇帝也无法幸免于战火。
“白日窜野马,黄昏号国殇”描绘出战乱中白天黑夜都充满哀痛的场景,最后一句“贵贱同一骨,谁为送北邙”直指无论身份高低,最终都将面临死亡,无人能逃脱命运的安排,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和对乱世的悲凉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张煌言在民族危难之际的忧国忧民之志。
争途苦不前,贫病遂连牵。
向暮同行客,当秋独长年。
晚花唯有菊,寒叶已无蝉。
吏部逢今日,还应瓮下眠。
久是天涯客,偏伤落木时。
如何故国见,更欲异乡期。
鸟暮东西急,波寒上下迟。
空将满眼泪,千里怨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