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跻直到香山寺,寻遍残碑可惜生。
内翰书屏犹述古,一番读罢见交情。
攀跻直到香山寺,寻遍残碑可惜生。
内翰书屏犹述古,一番读罢见交情。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香山寺杂咏》系列中的一首,名为“其四”。诗中描绘了诗人亲自攀登至香山寺的场景,并在寻遍残碑后,对寺内悬挂的内翰书屏表达了深深的感慨。通过阅读书屏上的文字,诗人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友情,这番阅读之后,诗人的情感得到了深刻的触动。
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关怀。香山寺作为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诗人通过“攀跻”这一动作,展现了对探索与发现的渴望,同时也隐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历史遗迹的尊重。寻遍残碑的过程,既是对过去的一种追寻,也是对当下的一种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内翰书屏上的文字,不仅记录了过往的故事,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诗人通过阅读这些文字,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思想。这种超越时间的交流,加深了诗人对友情的理解和珍视,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永恒价值。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香山寺及其附属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友情的深情呼唤。在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从来十八拍,笛里更清新。
著处是浅笑,可人惟晚春。
末扳红簌簌,且揭碧鳞鳞。
小雨为我止,鹁鸪长自驯。
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
卧听邻鸡三鼓鸣,流言敌骑一宵及。
抱衾携幼强趋走,复岭重山且深入。
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
长秋南奔苦岚瘴,翠华连巡犯卑湿。
顾我飘零岂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