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入天抱,去鸟没林垠。
到此忽空旷,茫乎废等伦。
平沙馀寸草,沧海寄游尘。
时事方多难,还应惜此身。
寒山入天抱,去鸟没林垠。
到此忽空旷,茫乎废等伦。
平沙馀寸草,沧海寄游尘。
时事方多难,还应惜此身。
这首诗描绘了寒郊傍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辽阔,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沉思考。
首句“寒山入天抱,去鸟没林垠”以寒山入天的壮丽景象开篇,山峦与天空相接,营造出一种深远辽阔的视觉效果。接着,“去鸟没林垠”描绘了飞鸟远去,消失在树林尽头的画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时间的流逝感。
“到此忽空旷,茫乎废等伦”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置身于这广阔天地间,心灵得到了某种超脱和平静的感受,仿佛所有的世俗纷扰都变得微不足道,世界在此刻变得纯净而空灵。
“平沙馀寸草,沧海寄游尘”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荒凉与辽阔。平沙之上仅存几株细草,沧海中漂浮着游动的尘埃,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孤独又壮丽的世界图景。
最后,“时事方多难,还应惜此身”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和对自身存在的反思。在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感慨于生命的脆弱和宝贵,提醒自己应当珍惜当下,体悟生命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青幄高张,琼枝巧缀,万颗香染红殷。
绛罗衣润,疑是火然山。
白玉钗头试篸,黄金带、奇巧工钻。
题评处,仙家异种,分付在人间。年年。
输帝里,欢呼内监,妆点金盘。
况曾得真妃,笑脸频看。
炎岭当时奏曲,风流命、乐府名传。
凭谁道、移归禁苑,长使近天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