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牡丹》
《牡丹》全文
宋 / 陈与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0)
注释
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
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
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翻译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
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中默默观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牡丹》,通过对胡尘入汉关的历史背景的简短提及,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动荡的感慨以及个人飘零的境遇。"一自胡尘入汉关",以胡尘入汉关象征边境的战乱,展现了时代的动荡不安。"十年伊洛路漫漫",十年跨度,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诗人经历的艰辛,伊洛路可能指的是诗人曾经熟悉的家乡道路,如今却显得遥远而漫长。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青墩溪畔龙钟客","龙钟"形容年老体衰,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在岁月流转中老去的形象。他独自站在春风中的牡丹花前,"独立东风看牡丹",牡丹盛开的景象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牡丹的艳丽或许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泰民安的期盼,但同时又寓含了他对时局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个人遭遇反映时代变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
朝代:宋   字:去非   号:简斋   生辰:1090-1138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常禅师塔·其二

从来猛虎性坚刚,据石依林死不僵。

何待寒林班侍者,千年陪葬祖师傍。

(0)

送朱叔止守南剑·其一

舍人簪笔旧甘泉,家学相传子姓贤。

未羡夹河为太守,阿连剖竹向封川。

(0)

送朱叔止守南剑·其四

下水上山腰带州,人家无数起危楼。

遨头不用喧箫鼓,祇把清诗纪胜游。

(0)

枕上

不守庚申不坐禅,老来触事总悠然。

天明门外无来客,尽好萧萧听雨眠。

(0)

王原庆诉盘餐萧然走笔次韵·其一

愁绝诗人太瘦生,也无北食与南烹。

君看俚语亦堪笑,何日能填鼻下横。

(0)

瑞鹤仙

冻痕销梦草。又招得春归,旧家池沼。园扉掩寒峭。

倩谁将花信,遍传深窈。追游趁早。

便裁却、轻衫短帽。

任残梅、飞满溪桥,和月醉眠清晓。年小。

青丝纤手,彩胜娇鬟,赋情谁表。南楼信杳。

江云重,雁归少。

记冲香嘶马,流红回岸,几度绿杨残照。

想暗黄,依旧东风,灞陵古道。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