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孝枝枝翠,笼葱第一竿。
霜乾春粉暖,露湿腻香寒。
袅袅堪垂钓,猗猗亦合欢。
琢磨同卫武,辛苦为琅玕。
慈孝枝枝翠,笼葱第一竿。
霜乾春粉暖,露湿腻香寒。
袅袅堪垂钓,猗猗亦合欢。
琢磨同卫武,辛苦为琅玕。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子的形态与特质,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刻情感和独到见解。
首句“慈孝枝枝翠”,以“慈孝”二字开篇,赋予竹子以人的情感色彩,形象地描绘出竹叶的翠绿,仿佛是竹子对大地母亲的深情回报。接下来,“笼葱第一竿”则进一步点明竹子的高洁与挺拔,如同一位君子,独占鳌头,超凡脱俗。
“霜乾春粉暖,露湿腻香寒”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霜与露、暖与寒的交替,生动地表现了竹子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风貌,既展现了竹子的坚韧不拔,也暗示了其四季常青的特性。
“袅袅堪垂钓,猗猗亦合欢”则将竹子的形象与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既体现了竹子的柔美与优雅,又寓意着竹子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如同朋友般陪伴左右。
最后,“琢磨同卫武,辛苦为琅玕”两句,以历史人物卫武与竹子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竹子坚韧不拔、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同时,“琅玕”一词,不仅指代竹子,也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与智慧,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竹子独特的情感寄托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魏将军,乃在碧海之东隅,身长七尺颇有须。
手提昆吾铁,照耀蛟龙居。
丹心报明主,日向辕门趋。
有家天柱下,白发暮倚闾。
将军起闻城上乌,夜夜返哺鸣相呼。
木兰之舟蓝笋舆,远迎阿母同欢娱。
西海有蟠桃,东海有鲤鱼。
南海有珊瑚,北海有明珠。
桃以延母千年之遐寿,鱼以荐母百味之行厨。
珊瑚妆母之宝带,明珠系母之罗襦。
歌呜呜,击唾壶,人间母子曾有此乐无。
呜呼,人间母子曾有此乐无。
请以汉溪水,注我流霞觞。
奉君以瑶池千年之桃实,赠君以玉兔万杵之玄霜。
春风花开馀庆堂,鹤发倒映青铜光。
阿翁手种两松树,黛色已见参天长。
子今宦游天一方,膝下思见斑衣裳。
岂无双鲤鱼,路远不可将。
但有一寸心,直与汉水流汤汤。
汉水东流入东海,馀庆绵绵镇长在。
大涤洞与华阳通,中有许郭仙人踪。
青山九锁翠蛟舞,明月孤悬天柱峰。
雷渊子,双青瞳。
颜如丹砂发如漆,呼吸沆瀣凌空濛。
手把五色金芙蓉,翩然骑云朝九重。
天寒猿鹤久相待,诏许飞佩还山中。
太乙真人坐莲叶,银汉无声波帖帖。
滴露轩前夜气清,石函云冷青瑶笈。
还山二月春风来,玉屏洞口桃花开。
寄谢山灵傥相许,吹笙弄月登萧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