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德道场下,往来三十秋。
白头方问法,朗月特相留。
祖德道场下,往来三十秋。
白头方问法,朗月特相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佛教道场中修行三十年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淡定超脱的生活态度。"祖德道场下,往来三十秋"一句,通过对时间的长期叠复,展现了诗人对于信仰的坚持与投入,以及岁月流转中个人身份的变化。"白头方问法"则透露出一种在晚年时依然对佛法有所追求、探索的精神状态,这里的“白头”意味着年迈,而“方问法”却显示出一颗仍旧渴望智慧的心。
至于"朗月特相留",这里的“朗月”象征着清澈明净的心灵环境,“特相留”则可能暗示了诗人在这静谧之地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慰藉或启发。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在佛法中寻求超脱世俗纷扰的修行者形象,传递了一种对于精神生活的深刻追求与热爱。
英雄抱伟略,徘徊营四海。
卖畚向田家,举世谁知己。
中原正陆沈,怀才忍坐视。
杖剑诣军门,献策赤须子。
扪虱但空谈,瞻乌竟何止。
飘然西相秦,中心岂得已。
人生感意气,功名偶然耳。
千秋谅其衷,初念不及此。
云山高崔巍,中有太古琴。
歌声出金石,四顾谁知音。
奇响震天地,硠硠开我襟。
绿萝附松柏,缠绵遂至今。
杳杳潞河水,阴阴田盘岑。
音容偶不接,梦寐劳追寻。
况今远别离,山川阻且深。
宛转不能留,黯然伤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