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相坐一寒,仕宦经百谪。
晚入文昌省,又坐烦言啧。
诏书复收召,付以大典册。
期年甫奏篇,皇恐亟自劾。
归来稽山下,三食新穫麦。
草屦布裙襦,徒步老阡陌。
今年疾屡作,恍若将归客。
道士言犯土,拜章安舍宅。
巫言神去干,剪纸招魂魄。
把臂忽自悟,此岂屋漏脉。
尽去囊中药,默观鼻端白。
正气徐自还,鬼子何足磔。
骨相坐一寒,仕宦经百谪。
晚入文昌省,又坐烦言啧。
诏书复收召,付以大典册。
期年甫奏篇,皇恐亟自劾。
归来稽山下,三食新穫麦。
草屦布裙襦,徒步老阡陌。
今年疾屡作,恍若将归客。
道士言犯土,拜章安舍宅。
巫言神去干,剪纸招魂魄。
把臂忽自悟,此岂屋漏脉。
尽去囊中药,默观鼻端白。
正气徐自还,鬼子何足磔。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病后作》,描绘了诗人经历官场挫折后回归田园的生活和疾病中的反思。首句“骨相坐一寒,仕宦经百谪”表达了诗人清贫的身世和仕途的坎坷,接着写到晚年被召回朝廷任职,却又因纷扰的言论而惶恐辞职。诗人选择在稽山脚下过简朴生活,“三食新穫麦”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疾病频发让诗人感到生命如客,他尝试通过道士和巫术寻求疗愈,但最终意识到内心的正气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尽去囊中药,默观鼻端白”表现了诗人摒弃外物,静心内省的决心。最后两句“正气徐自还,鬼子何足磔”传达出诗人坚信自己体内正气必将恢复,邪魔不侵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生沧桑的感慨,又有对自我救赎的追求,展现了陆游独特的诗风和坚韧的人格魅力。
一春九十日,风雨占几半。
花好不成观,心狂未能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