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风光浑欲醉,为怜芳艳阶前坠。
逢春能几不禁愁,晓露滴作花间泪。
朝来剩却屐齿间,蹴遍苔痕未忍还。
已教细雨催梅信,聊倩轻风洗柳颜。
池塘草色春归处,惊飞粉蝶纷如絮。
日长回看悄无人,一双翠羽时来去。
眼见风光浑欲醉,为怜芳艳阶前坠。
逢春能几不禁愁,晓露滴作花间泪。
朝来剩却屐齿间,蹴遍苔痕未忍还。
已教细雨催梅信,聊倩轻风洗柳颜。
池塘草色春归处,惊飞粉蝶纷如絮。
日长回看悄无人,一双翠羽时来去。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末时节的种种细节,从花落阶前的哀愁,到细雨催梅、轻风吹柳的生机,再到池塘边草色与粉蝶纷飞的生动画面,以及日长人静的宁静氛围,每一句都充满了对春天的深情厚意。
“眼见风光浑欲醉”,开篇即以强烈的感受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陶醉之情。“为怜芳艳阶前坠”则将这种情感具体化,通过描述花瓣飘落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逢春能几不禁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春光虽美,但终将消逝,引发了一丝淡淡的忧愁。“晓露滴作花间泪”,将露珠比作泪水,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在春尽时的哀伤。
“朝来剩却屐齿间,蹴遍苔痕未忍还”,诗人通过自己的行迹,展现了对这片土地的不舍,即使踏过苔痕,也难以割舍。“已教细雨催梅信,聊倩轻风洗柳颜”,细雨催促着梅花开放,轻风拂过柳枝,赋予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池塘草色春归处,惊飞粉蝶纷如絮”,池塘边的草色与空中纷飞的粉蝶,共同构成了春天即将离去的美丽图景。“日长回看悄无人,一双翠羽时来去”,最后,诗人通过描写日长人静的场景,以及偶尔飞过的翠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寞的氛围,表达了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通过对春末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