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素书》
《读素书》全文
宋 / 张方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孺子圯桥跪履年,七章德在谷城仙。

所言道德帝王事,不比盘盂长短篇。

晚欲出尘应有诀,初行遇汉岂非天。

萧曹勋业皆劳力,宁似功成樽俎前。

(0)
鉴赏

此诗《读素书》由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深刻思考与敬仰之情。

首联“孺子圯桥跪履年,七章德在谷城仙”,以“孺子圯桥”这一典故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古代圣人传授知识的情景,喻示着道德学问的传承。同时,“七章德在谷城仙”则进一步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如同仙人般高深莫测,值得后世学习和追求。

颔联“所言道德帝王事,不比盘盂长短篇”,将道德与帝王之事相提并论,表明了道德对于治国理政的深远影响,不亚于日常器物的大小轻重。这里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道德之于国家治理的不可或缺性。

颈联“晚欲出尘应有诀,初行遇汉岂非天”,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实践者如何超越世俗、达到更高境界的思考。其中,“晚欲出尘”暗示了道德修行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应有诀”则寄寓了对道德实践方法的期待。“初行遇汉岂非天”则以历史上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为例,暗含了道德实践者在初始阶段就能得到上天眷顾的寓意,体现了对道德力量的坚信。

尾联“萧曹勋业皆劳力,宁似功成樽俎前”,以汉朝名臣萧何、曹参的辛勤劳作为例,与道德实践者的成就进行对比。前者通过不懈努力获得了功勋,而后者则是通过内在的道德修为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不似通过外在形式的胜利来获得认可。这不仅强调了道德实践的价值,也体现了诗人对内在精神追求的推崇。

综上所述,《读素书》通过对古代圣贤智慧的赞美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治国理政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张方平
朝代:宋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猜你喜欢

悦老堂

厚荫林烟翠一围,幽幽门馆暗生辉。

行云转影月先到,流水飘香莺自归。

碧玉已抽云梦干,芙蕖犹舞汉宫衣。

山中悦老无亭榭,白酒长新橡栗肥。

(0)

官居偶书

湖山随顾盼,薄俸亦甘心。

穷鬼不教富,诗魔长使吟。

支颐闻落叶,隐几见栖禽。

此意竟谁喻,萧萧秋夜深。

(0)

书垂柳铺壁

远碧涵空暮天阔,落日愁人船不发。

多情何处雁西飞,凭寄天涯尺素归。

(0)

暮还官寺

新雨初平万顷波,移家归去旧烟萝。

三年邻里定相笑,八斗才名岂是多。

地近聊为分袂别,酒醺閒作扣舷歌。

晚投方丈虽岑寂,客喜谈玄自见过。

(0)

游法济寺·其二

暮钟晓磬杂啼鸦,尤觉幽栖与市赊。

风力吹回千嶂雨,柳阴遮断一溪花。

苍皮树瘿何妨丑,横水桥虹不厌斜。

夜半春雷乱车轧,不须鸣鼓助惊茶。

(0)

东平县君挽词

玉翰飞过碧江东,露泣三荆向晓风。

贝叶尘生昏旧绿,蘋花烟老堕疏红。

鸟沉孤影桓山外,虫返青冥壁水空。

德范岂惟坟上土,传家清训是无穷。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