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万馀里,师游芳草生。
登山乞食后,无伴入云行。
宿雨和花落,春牛拥雾耕。
不知今夜月,何处听猿声。
湘水万馀里,师游芳草生。
登山乞食后,无伴入云行。
宿雨和花落,春牛拥雾耕。
不知今夜月,何处听猿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远行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孤独生活的沉思。"湘水万馀里"一句设定了广阔的地理环境,湘江之水流淌千里,不禁让人想象那清澈的河水和两岸翠绿的芳草。
"师游芳草生"则表明僧侣在这片美丽的自然中漫步,似乎他们与大自然已经融为一体。"登山乞食后,无伴入云行"显示了僧侣生活的孤独和清贫,他们不畏艰险地攀登山峰寻求食物,但最终仍是独立一人进入那迷雾缭绕的云端。
"宿雨和花落,春牛拥雾耕"一句生动描绘了春天雨后的景象。宿雨过后,花瓣纷纷扬扬,与泥土相混,这是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写照。而那些春日里耕作的牛群,则似乎在雾气中工作,他们与大地紧密相连,没有被迷雾所扰。
"不知今夜月,何处听猿声"则透露出诗人对僧侣之旅的关切。月色皎洁,不知道在这宁静而神秘的夜晚,那孤独的僧侣又将在哪片林间听到猿啼的声音,这不仅是对僧侣生活的同情,也是诗人自己对于自然与生命连结的一种深切感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思想情怀。
翻了西天偈,烧余梵宇香。
撚眉愁俗客,支颊背残阳。
--段成式洲号惟思沃,山名只记匡。
辨中摧世智,定里破魔强。
--张希复许睿禅心彻,汤休诗思长。
朗吟疏磬断,久语贯珠妨。
--段成式乘兴书芭叶,闲来入豆房。
漫题存古壁,怪画匝长廊。
--张希复
密密助堂堂,隋人歌檿桑。
双弧摧孔雀,一矢陨贪狼。
--段成式百步望云立,九规看月张。
获蛟徒破浪,中乙漫如墙。
--张希复还似贯金鼓,更疑穿石梁。
因添挽河力,为灭射天狂。
--段成式绝艺却南牧,英声来鬼方。
丽龟何足敌,殪豕未为长。
--郑符龙臂胜猿臂,星芒超箭芒。
虚夸绝高鸟,垂拱议明堂。
--段成式
共入夕阳寺,因窥甘露门。
--升上人清香惹苔藓,忍草杂兰荪。
--郑符捷偈飞钳答,新诗倚仗论。
--段成式坏幡标古刹,圣画焕崇垣。
--张希复岂慕穿笼鸟,难防在牖猿。
--段成式一音唯一性,三语更三幡。
--张希复
风杪影凌乱,露轻光陆离。
如霞散仙掌,似烧上峨嵋。
道树千花发,扶桑九日移。
因山成众像,不复藉蟠螭。
涌出多宝塔,往来飞锡僧。
分明三五月,传照百千灯。
驯狖移高柱,庆云遮半层。
夜深寒焰白,犹自缀金绳。
磊落风初定,轻明云乍妨。
疏中摇月彩,繁处杂星芒。
火树枝柯密,烛龙鳞甲张。
穷愁读书者,应得假馀光。
杉松何相疏,榆柳方迥屑。
无人擅谈柄,一枝不敢折。
--段成式中庭苔藓深,吹余鸣佛禽。
至于摧折枝,凡草犹避阴。
--张希复僻径根从露,闲房枝任侵。
一株风正好,来助碧云吟。
--郑符时时扫窗声,重露滴寒砌。
风飐一枝遒,闲窥别生势。
--升上人偃盖入楼妨,盘根侵井窄。
高僧独惆怅,为与澄岚隔。
--段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