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聚谁不喜,生离谁不忧。
宜知离与聚,亦各有其由。
守株终无益,而令岁月偷。
何如越乡国,负笈事远游。
亲师并取友,三益须兼收。
子果能循此,我亦弗多求。
远游必有方,古人善为谋。
家书频相寄,鱼雁莫勾留。
生聚谁不喜,生离谁不忧。
宜知离与聚,亦各有其由。
守株终无益,而令岁月偷。
何如越乡国,负笈事远游。
亲师并取友,三益须兼收。
子果能循此,我亦弗多求。
远游必有方,古人善为谋。
家书频相寄,鱼雁莫勾留。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聚散离合的深刻思考。诗人以“生聚谁不喜,生离谁不忧”开篇,直接点出人之常情,无论是相聚的喜悦还是分离的忧愁,都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接着,“宜知离与聚,亦各有其由”,指出相聚与分离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和规律,提醒人们应理性看待。
“守株终无益,而令岁月偷”,告诫人们不应固守陈规,而要勇于改变,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悄悄溜走。“何如越乡国,负笈事远游”,鼓励人们走出舒适区,通过远游来增长见识,丰富人生经历。“亲师并取友,三益须兼收”,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不仅需要亲近良师,结交益友,还要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
最后,“子果能循此,我亦弗多求”,表达了对后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遵循上述道理行事,而自己则不再过多苛求。同时,“远游必有方,古人善为谋”,指出远游并非盲目行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家书频相寄,鱼雁莫勾留”,则体现了对远方亲友的牵挂与思念,即使身处异乡,也要保持联系,传递温暖。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深邃的思想,探讨了人生中的相聚与分离、学习与成长、远行与思念等主题,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无喧室对山头雪,雪照无喧室湛然。
高洁似人人亦似,不能下乞俗人怜。
南山一何高,山高亦何有。
上有摩霄松,苍虬立盘纠。
下有千岁芝,食之令人寿。
挽之为天枢,循环转维斗。
紫宸傍七星,坐阅几晚昼。
帝以殿厥居,山龙垂衮绣。
后皇植巨木,载物见坤厚。
用以抟洪钧,功乃周宇宙。
才大用固难,德盛功亦懋。
社栎其何颜,繁柯日滋茂。
轺车使者良苦辛,手持汉节入红尘。
青嶂断时初见日,黄沙飞处不逢人。
妾身安在何足恤,红帘翠幕遮罗裙。
男儿大抵贵忠义,而况委质为人臣。
不忧死节奉王事,但恐偷生为妾身。
妾嫁郎时尚痴騃,可惜黄金如土卖。
误将玉体与儇儿,身卧污泥佩兰茝。
无礼无义将奈何,但抱罗衣千万带。
欲令高节比梁鸿,说与墦閒仍不改。
莫嗟远别离,离合良有时。
所愿君自爱,养取胸中奇。
莫恨别离久,愿君自持守。
所守义或非,得之适为丑。
君莫爱妾身,妾以死奉君。
一片玉为面,百尺布裁裙。
子亦当何如,为国爱其躯。
一节死不变,如妾事吾夫。
束带人待行,牵衣未能别。
遗子酒一卮,听我歌三阕。
其一献君寿,白发为君偶。
其二祝康宁,玉体和而平。
其三无累家,无令妾咨嗟。
不患不富贵,所患入于邪。
《偶题》【宋·徐积】轺车使者良苦辛,手持汉节入红尘。青嶂断时初见日,黄沙飞处不逢人。妾身安在何足恤,红帘翠幕遮罗裙。男儿大抵贵忠义,而况委质为人臣。不忧死节奉王事,但恐偷生为妾身。妾嫁郎时尚痴騃,可惜黄金如土卖。误将玉体与儇儿,身卧污泥佩兰茝。无礼无义将奈何,但抱罗衣千万带。欲令高节比梁鸿,说与墦閒仍不改。莫嗟远别离,离合良有时。所愿君自爱,养取胸中奇。莫恨别离久,愿君自持守。所守义或非,得之适为丑。君莫爱妾身,妾以死奉君。一片玉为面,百尺布裁裙。子亦当何如,为国爱其躯。一节死不变,如妾事吾夫。束带人待行,牵衣未能别。遗子酒一卮,听我歌三阕。其一献君寿,白发为君偶。其二祝康宁,玉体和而平。其三无累家,无令妾咨嗟。不患不富贵,所患入于邪。
https://shici.929r.com/shici/niAesUd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