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有车马客,意气何扬扬。
千金饰玉鞭,百金宝剑装。
传呼动里闾,顾盼自生光。
长妇出迎客,问客来何方。
客言自幽蓟,乍者发渔阳。
道逢远征人,寄书来故乡。
开缄竟何道,细书八九行。
昔为丝与桐,今为参与商。
参商各异地,羽翼安得双。
长跪再拜客,邀客暂徜徉。
烹庖出丰膳,高宴罗酒浆。
愿为传语欢,努力莫相忘。
门有车马客,意气何扬扬。
千金饰玉鞭,百金宝剑装。
传呼动里闾,顾盼自生光。
长妇出迎客,问客来何方。
客言自幽蓟,乍者发渔阳。
道逢远征人,寄书来故乡。
开缄竟何道,细书八九行。
昔为丝与桐,今为参与商。
参商各异地,羽翼安得双。
长跪再拜客,邀客暂徜徉。
烹庖出丰膳,高宴罗酒浆。
愿为传语欢,努力莫相忘。
这首《门有车马客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古代社会中贵族或显赫人物来访时的盛况。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访客的豪华装备、声势浩大的迎接场面以及主人的热情款待,营造出一种尊贵而热烈的氛围。
“门有车马客,意气何扬扬。” 开篇即点明了访客的身份和气势,车马的豪华彰显了访客的地位,其意气风发的姿态则体现了其自信与骄傲。
“千金饰玉鞭,百金宝剑装。” 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访客的装备之奢华,玉鞭和宝剑不仅装饰精美,价值连城,更象征着权力与威严。
“传呼动里闾,顾盼自生光。” 通过“传呼”和“顾盼”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访客的到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其自身的魅力与影响力。
“长妇出迎客,问客来何方。” 描述了主人家的长妇(可能指女主人)亲自出门迎接访客的情景,体现了主人对访客的尊重与热情。
“客言自幽蓟,乍者发渔阳。” 通过访客的自述,透露了其来自北方边疆地区,暗示了访客可能是一位官员或将领,其行程可能与军事或政治事务有关。
“道逢远征人,寄书来故乡。” 揭示了访客在路途中偶遇远征士兵,收到家书的情节,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开缄竟何道,细书八九行。” 描述了打开家书后的内容,虽然简短,却饱含深情,传递了远方的关怀与思念。
“昔为丝与桐,今为参与商。” 这两句运用比喻,将过去与现在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友情或亲情的珍惜。
“参商各异地,羽翼安得双。” 参与商是星宿名,此处借以比喻朋友或亲人分隔两地,难以相聚,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与无奈。
“长跪再拜客,邀客暂徜徉。” 主人以礼节性的动作表达对访客的敬意,并邀请访客稍作停留,享受主人的热情款待。
“烹庖出丰膳,高宴罗酒浆。” 描述了主人精心准备的美食佳肴,以及丰富的酒水供应,体现了主人的慷慨与好客。
“愿为传语欢,努力莫相忘。” 最后,主人以诚挚的话语表达希望访客能传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并鼓励访客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努力,不忘彼此之间的友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中贵族来访的盛况,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深意的作品。
我贫良亦艰,未老生白须。
策名奉常第,年已三十馀。
半生苦无几,宁不欲疾驱。
山麋野而僻,所至皆崎岖。
一登督视府,两驾太守车。
意见有不合,索去不待炊。
所以二十载,同一优侏儒。
岂如云水身,自适瓜芋区。
夕吾酒一瓢,朝吾饭一盂。
贫贱与富贵,本自无羞殊。
寄语刘伯龙,毋烦鬼揶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