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庱亭,风吼练湖,雪山皑皑。
正楚天欲压,樯多于荠,吴波乍染,岸碧如苔。
对此苍茫,居然辽落,记否江东出霸才。
斜阳恨,惹行人凭吊,商女悲哀。丹徒客昨帆开。
问刘季奴今安在哉。
奈六朝剩垒,沙淘浪洗,千寻断锁,雨蚀烟埋。
下濑艨艟,横江士马,重见连云列戍排。
吾衰矣,且沽京口酒,上妙高台。
月黑庱亭,风吼练湖,雪山皑皑。
正楚天欲压,樯多于荠,吴波乍染,岸碧如苔。
对此苍茫,居然辽落,记否江东出霸才。
斜阳恨,惹行人凭吊,商女悲哀。丹徒客昨帆开。
问刘季奴今安在哉。
奈六朝剩垒,沙淘浪洗,千寻断锁,雨蚀烟埋。
下濑艨艟,横江士马,重见连云列戍排。
吾衰矣,且沽京口酒,上妙高台。
这首《沁园春》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水路行旅图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乘舟自丹阳至京口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感慨。
首句“月黑庱亭,风吼练湖,雪山皑皑”以夜色中的景色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楚天欲压,樯多于荠,吴波乍染,岸碧如苔”几句,将视线拉远,描绘了广阔无垠的天空与密集的船只,以及被晚霞染红的湖面与翠绿的岸边,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对此苍茫,居然辽落,记否江东出霸才”三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时空转换、物是人非的感慨。“斜阳恨,惹行人凭吊,商女悲哀”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斜阳下的哀愁与过往英雄的悲凉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丹徒客昨帆开。问刘季奴今安在哉”两句,诗人以“丹徒客”自比,联想到刘邦(字季),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异乡,仍怀有对历史英雄的向往与追寻。“奈六朝剩垒,沙淘浪洗,千寻断锁,雨蚀烟埋”四句,则是对历史遗迹的描述,既有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感叹,也暗含着对英雄事迹逐渐被遗忘的惋惜。
最后,“下濑艨艟,横江士马,重见连云列戍排”几句,描绘了古代战争场景,与前文的历史感相呼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深刻理解。“吾衰矣,且沽京口酒,上妙高台”则是诗人自我反思与解脱的表达,通过饮酒与登高,寻求心灵的慰藉与释放。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多重层面的思考与感悟,语言华丽而不失真挚,情感丰富而富有层次,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